杜拉拉升职记Go Lala Go!
本人的话:感觉有些场景太假,不太现实,关于职场的东西,其实没有太多,可能是我还没经历过,也看不出什么太多的。感情生活方面,有几个场景跟现实比较像之外,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联想的置入广告做得不错,还有那个好像是马自达的车把,徐静蕾果然是拍过片的人。一句话,不值得上电影院看,但是在家上网看感觉应该不错。话说后半部开始徐静蕾穿的好几套衣服都不错,莫文蔚演的不错,李艾这美女也不赖。以类型片划分,《杜拉拉升职记》就是一出不折不扣的爱情生活剧,但影片是披着时下流行全世界的新片种这个外衣上阵的:时装剧。表达现代人生活状态的电影往往能轻易俘获观众,糟烂的低下层,中庸的普通人,还有光鲜的中产阶级,当这些人群出现在电影中,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能性通常会大增。所谓时装剧,我的理解就是拥有贴近大多数都市人生活的故事,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影片,标榜博古通今的所谓大片应当不在此列。
《杜拉拉》是个极尽所能展现其当下姿态的时装剧: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声色光影的外企职场,一个充满喜感的故事,一群令人眼花缭乱的角色,无论刻意与否,给人的第一感官是秀色可餐的。影片与原著的差异不小,原书大抵是职场较量的一种发泄式表达,大批拥趸看重的未必仅仅是杜拉拉的感情世界,他们给予更多关注的应该是一个白领的奋斗与成长历程;电影里的杜拉拉奋斗史则是一种程式化演绎,从时而出现的解说性字幕不难看出,影片为了保持原著的某些特质而强行植入一种白领的世界观,而全片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杜拉拉的感情生活。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剧本内容的俗套与设计感,但很明显在弱化这些过于直白的内容时编剧颇费心思。
影片移植了大量同类影片的成功元素,从充斥全片的喜剧元素,到高速运动的画面与场景之间的快速转换,都在技术上极力为角色营造一种高节奏的生活状态。看惯好莱坞电影的人应当很容易察觉片中若干熟悉的场景,国产电影中能看到这些元素被尽量合理的借鉴过来,是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还是商业电影的操作需要?我更倾向于后者。既然广告已经在电影的世界里肆无忌惮到不知廉耻的地步,那么所谓电影的商业化进程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杜拉拉》里面的时尚与广告时刻在提醒观众:即便汗牛充栋,这也是真实的当下。所以有目的的观影需求,在这里是不被关照的,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感官上,大多数观众被刺激的是感官,而非发自肺腑。四处绽放的流行元素在某种层面上强行提升了影片的可看性,亦即所谓的娱乐性,这可以在很大层面上保证影片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赚个盆满钵满。但在这些华丽后面,空泛与俗套又是那样的赤裸裸。你可以说影片的叙事流畅而完满,但在不到两小时的篇幅里,几乎每一个情节点都在照应那个所谓的爱情故事,节奏感没有一处来自故事,能让我感觉到的只有技术上的转场与剪辑的力度带来的影像紧凑,而非情感上可能的共鸣。
影评: 我竟然去看了《杜拉拉升职记》。虽然小说几乎没看过。没看小说,是因为不用看,就知道里面大概的情节和内容。看了电影,是因为。。。?是因为老徐吧,觉得她挺像HR的。闲来去看看别的Hr怎么游走于职场江湖,怎么乘风破浪,又怎么摔打得鼻青脸肿,也挺过瘾的。
我是做市场出身的,HR工作我做了10年,如果把近几年的职业猎头顾问算上的话。
电影的开头没看上,坐下时正好演的是黄立行似乎有意在众目睽睽至之下和还很生涩的老徐耳语。猜他俩一定就是男女主人公了。直觉告诉我有办公室恋情发生。接下来爱情故事开始。。
黄立行真的很型,属于那种很有气场的Sales Head(Sales Director).
总体来说,这是个不错的爱情片,虽然故事的开始带点言情味儿,站在女人的角度,对导演想通过主人公所表达的观念,事业和爱情的观念,还是很同意的。
但站在蹉跎了的职场女性角度,结论是:职场熟女速成之重要法则--谈恋爱。恋爱有时比工作重要。
《杜拉拉升职记》让我想起做IN House HR的点滴体会,分享如下:
- 刚到公司,要少说话,多做事;花些时间察言观色;领导和同事面前,不要太高调,声音大了,难免会吵到别人。
- 要想迅速把工作开展起来,就先要弄清楚公司近两年以及今年的战略重点,花时间把重点业务部门搞定(澄清一下:不是说一定要去和头儿谈恋爱啊,当然是要花些时间与业务部门多沟通,学习和了解业务啦,否则,你HR怎么能与人家对话哦,没法对话,怎么施展你的影响力,怎么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工作开展没动静没响声,怎么会有“业绩”呢。。)
- HR在公司要有自己的朋友,在公司各部门培养“后备人才”;同时,要艺术公正地处理与公司不同人才的关系。
- 善于到“群众”中去,群众活动的力量很伟大的,可以花少量的钱,做很多的事,皆大欢喜。
- HR工作真的非常多,还多任务,怎么体现你的业绩呢?抓重点啦。一定要把几个重点事情办得漂亮,看得见。
- 让高层或老板的老板知道你
- 很强的执行力,首先是明白老板或领导的意图。其次,是行动及时得当:
- 晋升,不是要的来的,HR部门一共那么多个职位Title。水到渠成是境界,也是思维方法。
- 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做无党派人士。但必须清楚党羽纷争。
- 要有韧性,不气馁。坚持,不放弃。
--------------------------------------------------------------------------------------------------------
问:如何看待《杜拉拉升职记》的美学价值?
答:第一,无限穿插的现代建筑地貌以及片头各种演出名目在乖戾高层上的威严舞蹈,极力扭转大众自卑的怀疑视线。这种做法显然是无力的。
第二,无数炫目的商业品牌充斥了这个古怪的银幕,这与现实中的消费图景彼此酷肖。它满足了当下被物象异化的无辜大众的视觉欲望,或许,这种画面是最无聊的。
第三,最后杜拉拉与王伟消融于绚丽的自然景象中,与之前的俗贵场面割裂开来,抵达于情感高潮与美好尾声。这种结果显然是无奈的。
问:为何此片的核心词汇是“俗贵”呢?
答:因为它在“俗”与“贵”中都是一个蹩脚的侏儒,这种体现在与同样讲述当代办公室情感的《亲密》的对比中会变得更加彰明不堪。
问:这就是所谓的杜拉拉的俗贵美学?
答:“杜拉拉”是一个虚拟的白领化身,而身兼导演与主演的徐静蕾则是一个现实的白领代表,他们在影像中进行了刻意的聚合。而“杜拉拉”的俗贵美学则不能仅仅局限于影片中的文本影射,我们还应该看到其中的各种媾和与错乱。
----------------------------------------------------------------------------------------------------------------------------------------------------------
首先要明确一点,影片虽然片名有“升职”,但并不意味着和职场有多大关系。就像有“你不懂什么叫做爱”这种台词的影片并不全是室内动作片一样,这纯属偶然。没能提供职场通关秘籍并无大碍,因为题名只是与原著保持一致,视觉化的办公室恋情无疑是主线,影片一和升职无关,二和养眼无缘,只不过这次情感的际遇被安排在职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明争暗斗、巧夺豪取中。可惜的是,职场文化的欠缺较原著来看,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即便没有拼智商的锦囊妙计,仍旧有情商优先的困境话题。
归根结底,作为一部爱情片,作为一部有明星的爱情片,作为一部畅销书改编有明星还有激情戏的爱情片,没有争锋,只有吃醋,避重就轻是常态,它需要的只是就爱情事件自圆其说,甜而不腻,哀而不伤,佐以少许有诚意的含蓄画面和人神共愤的浪漫结局。很明显,本片做到了。
【产品的卖相】
整体而言,杜拉拉是一部很适合做各类盘点的影片,话题营销也会为影片诸多植入广告提供良好的品牌推广,在影片热映的同时,从“大公司在用什么牌子的产品”、“白领丽人最钟爱的服饰搭配”这样的选题入手,总可以暗合一票无聊人士的心理需求吧。从这点出发,《杜拉拉升职记》和韩剧相仿,都是会动会说话的《瑞丽》杂志,《穿普拉达的恶魔》充其量也就是那种感觉那种作态的高级产物。按这种思路,事实上《布鲁诺》应该可算作同类产品中的低端还是贵为奇葩,笔者一时间很难分辨。
与相邻档期《东风雨》革命时期的爱情这一令人唏嘘的题材,以及主打怀旧的港产片《岁月神偷》放一起,《杜拉拉升职记》这种衣食无忧中寻找惊险、刺激与浪漫的取巧之作大概无法在修为层面胜出,但在产品的面向上,应该可以完胜。炒冷饭暂且不提,看上去很无聊的预告片也搁下不谈,影片明快的节奏,时尚的包装,较有亲和力的演员阵容,以及强劲的话题攻势,一定不会辜负老徐同志此番努力。即便不幸遭遇盗版,植入广告费也是很可观的吧。
从民营书商的角度来看《杜拉拉升职记》虽然不是职场小说的启蒙,但其市场化的程度已相当可观。《胡雪岩》贵在为人处事滴水不漏,《浮沉》则提供了外企厮杀厚黑学,但所引案例未免过于典型,为了好看而编剧虽无可指责却有失偏颇,《圈子圈套》虽然算是最接近真实的一面,但仍旧是理想主义的。《杜拉拉升职记》其实是这些文学作品中和所谓的职场励志、成功学、方法论最搭不上边的一部,应用于实际可谓毫无参考价值,反倒是针对不精深的内容、年轻化的定位、口语化的叙事而打造的营销手段更值得关注。汇总一下市场上图书、漫画、话剧、影视作品、Web2.0应用等等这许多产品,不难发现这5年来职场作品持续走高,定位越来越明确,从擦边球逐渐派生出系统化的工具书,不可谓不扯淡,但也不可谓不卖钱。
【改编的权重】
三名主演的表现都超出我的预期,或者说所有演员的状态都非常到位,糙妞够糙,贱人够贱,型男够呛,台妹够酥,但限于篇幅和主题,没能将难啃的骨头放大,职场部分也基本处于荒置状态。所以在展现人物遭遇办公室恋情时较为深层次的情感并未得以挖掘,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和解蜻蜓点水,流于表面,惟独在爱情事件的塑形上,相对完整好看。
在原著中杜拉拉与玫瑰几笔带过的接触在影片中被强化,并加以合理想象改造了人物关系,将主要人物同处一隅后,事件密集,情绪短打,令故事紧凑饱满。在同事Helen因意外事件而离职时,杜拉拉的友情相助小小调动了笔者的情绪,这种共鸣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十分重要,紧接着便是更大的人事变动激化了主要角色间的矛盾,推动情节是次要的,这种两个情绪的波峰几乎叠在一起的做法,十分有效。也不是说安排得多巧妙,只是从原著诸多细碎片段中选取有效事件相衔接,需要眼光,本片做得很聪明。
另外就是DB公司作为奖励公费旅行的部分,书中似乎并未涉及,其实也起到了弥补原著不够浪漫的作用。泰国的自然景观自不消说,手工艺品市场的那场追逐戏更是影片最亮丽的一幕。所谓浪漫便是要在这样情境中发生,催化,并产生后果(-_-|||)。而当徐静蕾饰演的杜拉拉和黄立行饰演的王伟在遭遇情感低谷后故地重游,又颇有Stanley和奶茶《分开旅行》的味道,愈发觉得黄立行还是很有潜力的性格艺人。此处的趣味便在于人人都知道故事会以什么样的思路结束,什么样的画面结局,却仍旧十分期盼那个际遇,那个场合,那个转身,那个眼神。
——————————————————
讲至此,不禁有些温故知新的感觉。
其实作为一部改编作品,本身卖点便不该在情节,从某种程度上讲,绝大多数电影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期待,有迎合期待的机巧便有人买账,这和重温老片的感受大抵是相似的。另外,本片略加调整还是很有《绯闻少女》相的,改编和翻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相近之处,后者的问题是本土化,前者挑战的则更多是期待。《杜拉拉升职记》会和很多观众的预期有一定距离,不排除因为站错队会错意而导致恶评,但这应该无关影片的格调与表现力......只露后背的床戏除外。 这周有空去看看。:fd 回复 2# 【X.L】
我周5去看了。 直接回复了。
没耐心再看下去。 怎么这么多影评,好乱呀。。。。
陛下正在公司的福利系统里拍电影票,拍中了2张10元~
没拍中,也只好看看时间怎样了,可以的话自己买单去电影院,不行的话就只有上网看了 太长了,一看就不是自己写的 太长了,一看就不是自己写的
平凡 发表于 2010-4-18 22:48 http://www.chengyi.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LZ有写滴,在最上面。
底下的是摘抄的影评。。不过一般都建议看过电影后再看影评
不然就没意思了 回复 7# 米雪陛下
把经典影片转了过来而已~ 觉得如果没拍中在家看就OK了。:m16 来顶一下下,有时间去看看,感受下着价值观念 前天去看了 觉得还好 故事情节太简单 没什么新意 回复 10# qiujinyan
嗯,故事很 老套。 陛下看过电影了。相对了剧本爱情化,还是建议大家看看原著小说。
其实,电影也不全是爱情,只是太多细节没有工作经验的你们看不出来而已。 回复 12# 米雪陛下
是这样没错拉~但是感觉拍出来的爱情,好老套喔~ 果然水王,随便抄个影评都有这么多回复啊`` 回复 14# ︶凍未条
:m12 多谢夸奖。沾了黄立行的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