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之抽动的 发表于 2011-8-12 13:42:35

回忆达明一派

去年夏天的时候回厦门玩,一天晚上约了几个老同学坐在金榜山上喝茶。我们一边谈天说地一边打“八十分”,兼带着享受山顶上袭袭而来的凉风。忽然一个同学停止了出牌的动作,他痴痴地呆了几秒钟, 说道:“你听,是达明一派!”

  我仔细听了听,声音很微弱,但确实是达明一派。我们面面相觑,有点傻眼的意思,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山顶的一个小杂货店里会忽然传出这样的音乐。达明一派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现在满街都是张惠妹谢霆锋小燕子的声音,我们凭什么要听达明一派?
  
  细细地想一想达明一派,已经解散十年了,虽然在九十年代中期有过一次短暂的重组,但也只不过给人们淡漠的脑海中增添一丝若有若无的回忆罢了。那些十多年前曾经让我们如痴如醉的音乐,随着两位主创人员在鼎盛时期的分道扬飙,如今也越飘越远,化若尘烟。只有当我们灵魂的某处伤疤被突然触动时,才发现它们原来并未走远,而是如同深埋在地底的陶器,越擦越亮。
  
  即使以今日时髦前卫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达明一派,我们仍然深深感到,象刘以达和黄耀明这样的音乐人,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中实属凤毛麟角。香港的流行音乐在九十年代除了王菲外几乎没有可以撑得住脚的人物,张学友也许算一个,然而他在九三年后便急剧走下坡路,而且他的歌很难说得上有什么音乐上的创意,只是一味地凭着一副好嗓子在向大众献媚。就商业上的成功而言,张学友无疑堪称翘楚,可是具体到音乐,尤其是真正能称得上是经典之作的音乐,张氏显然要退避三舍。
  
  而达明一派则与此不同,他们的曲风前卫、怪异,在当时可谓出类拔萃,他们的歌词则更是历久弥新。<<你还爱我吗?>>、<< 石头记>>、<<今夜星光灿烂>>、<<天花乱坠>>、<<禁色>>……这些歌曲之所以今天听来依旧很有味道,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与曲风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歌词。达明一派歌词的含混是很出名的,比如说<<禁色 >>,本来是一首同性恋题材的作品,但我们若将其理解为描写异性间爱情受阻的凄美境况,似乎也未尝不可。再如<<石头记>>仿佛向大众传达了浮生如梦、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哲理,但其所包含的意思绝非仅有这么多。达明一派的歌词还有一大特色是喜欢构筑一个轮廊模糊的故事,其中有一些游动的男男女女、一些似曾相识的场景,但却不具体言明主人公的职业身份,也不点明他们的前途。这实际上很具有某些“后现代”的色彩。如 <<今夜星光灿烂>>、<<溜冰滚族>>、<<马路天使>>、<<情陷夜中环>>,主人公由于莫名其妙的情绪而或游戏人间、或消极感伤,他们欲追寻快乐,但又知快乐极其短暂,他们对文明的未来充满恐惧,“灯光里飞驰/失意的孩子/请看一眼这个光辉都市/再奔驰/心里猜疑/恐怕这个璀灿都市/光辉到此”,达明一派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若有若无、带有宿命色彩的都市边缘人的形象。
  
  达明一派的歌中还有一类特色曲目,即是对于经典的艺术作品的戏仿。这套东西在如今由于被用得过滥,几成雕虫小技,但达明一派所要表达的理念却显然要比当下那些二三流的“戏说”作品要强得多。略略一数,达明一派用经典作品作曲名的倒有近十首。如<<石头记>>(曹雪芹小说)、<<半生缘>>(张爱玲小说)、<<后窗>>(希区柯克电影)、<<乱>>(黑泽明电影)、<<禁色>>(三岛由纪夫小说)、<<青春残酷物语>>(大岛诸电影)、 <<诸神的黄昏>>(尼采哲学著作)、<<天问>>(屈原诗歌)等。歌中的内容或者直接承袭原作主题精神,或仅取其一点而向外发散,又或者只是借用一个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都显示出一种姿态:即对于经典的向往和逆反二重心态,这也是世纪末人们的一种普遍趋向。
  
  在形形色色的“达明”作品中,有不少是针砭时事的,这是达明一派与香港另一支王牌乐队beyond的不同之处。Beyond的作品较多地讴歌一种绝望的理想,但他们对都市现实的关注程度较之达明一派则有所不如。达明一派的<<十个救火的少年 >>反映十个正在赶去救火的少年由于种种自私的理由而纷纷转向,不愿拿自己的生命冒险;<<黄金大盗>>描述一对情侣盗贼被社会逼得走投无路的恐慌;<<天花乱坠>>则将矛头对准庸俗无聊的流行音乐本身。此外如<<今天应该很高兴>>将视角投向香港回归前的市民心态,也很见功力。当然刘以达和黄耀明并非只会对社会冷嘲热讽,在他们的歌曲中也不乏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如<<禁色>>“ 愿某地方/不再将爱伤害/抹煞内心的色彩/愿某日子/不再苦痛忍耐/可再生在某梦幻年代”,再如<<半生缘>>“乐意等侯/把心锁重修/纵千手难偷/爱惜保留/情属你专有……立志守侯/雨飘风同舟/苦中可忘忧/以歌解愁/疑惑我想透。不过达明一派的作品中爱情的意义似乎更多地呈现为某种遥不可及的事物,充满了不稳定的、变动的形态,如 <<你还爱我吗?>>所唱的那样:“你还爱我吗/我怎么竟有点怕/现况天天在变化/情感不变吗?”歌者在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末世情怀和游荡意识,以及从曲风到唱腔上的独特处理,无疑是一般只会狂呼“爱你爱不完”的流行歌手们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达明一派的解散已经整整十年,但由于流行乐坛的无聊空虚、乏味透顶,不少人还是会时时回忆起他们,虽然刘以达和黄耀明单飞后仍各自有很好的成绩,刘以达为电影<<诱僧>>做的音乐获得了金马奖,而黄耀明的<<春光乍泄>>则好好地让那些所谓的天王天后们灰头土脸了一回。仅就音乐上的突破而言,达明一派解散后似乎刘以达更多地发扬了固有的风格,他的<<麻木>>专辑成功地将民族乐器和西方摇滚进行嫁接,给人的感觉怪异而又清新,而专辑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揭露也颇有力度。相形之下,黄耀明的音乐则呈现出某种世纪末的嬉皮士风格,满足于在外表包装和音乐的配器上给人造成冲击,制造出暧昧柔媚的情境氛围,给人的感觉是在“玩”音乐而非在“做”音乐。上世纪末他出过一张精选集,专辑名就叫<<下世纪再嬉戏>>,愿望虽好,但广大怀旧的“达明”迷们所更加希望听到的,恐怕还是八十年代末那支充满创新意识和叛逆精神的达明一派,在前卫音乐的钢丝绳上跳舞的达明一派。

拉小拉他妈 发表于 2011-8-12 18:48:46

喜欢《石头记》,别的歌现在听来有很重的粤地戏剧风格。

保你满意的猴 发表于 2011-8-12 21:20:46

喜欢,很喜欢他们的风格,最喜欢的是<石头记><禁色>

东坡居士 发表于 2011-8-12 22:50:38

不过有些歌现在听来很费劲,包括四季歌,那个咬字。

影子的自白 发表于 2011-8-13 00:52:48

  绝对不是现在所谓新浪潮所能企及,无论哪个。

神经病不可救药 发表于 2011-8-13 03:43:54

其实《四季歌》还算咬字清楚的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达明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