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不曾被遗忘,不敢去深藏
又是六月了,家驹离开我们已有17个年头,如此漫长的岁月,现已仿佛像流水,我不知道,代替你,会是谁。曾经的愤怒磨成了麻木,以往的冲劲化作平静,过去的梦想变成了回想…
文字只是纪念的一种形式,事实上,那些音乐一直未曾从生活中消失,又何须纪念。然而人确是的的确确的不在了,随着消失的还有那天真的笑容和悲沧的高呼。肉体回归了,精神却得以长存,从央视到KTV酒吧,从各大音乐网站到街头小巷,他的歌声依然飘荡。
Beyond之所以被称为华人乐坛第一乐队,不单单是因为影响力这方面,他们本身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家驹在《光辉岁月》的写的歌词一样“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他们的曲风也是千变万化,不拘于固定的形式。
他们所涉及的风格有后朋克、新浪潮、华丽摇滚、艺术摇滚、前卫摇滚、民谣、硬摇滚、金属、弗拉明戈、新古典主义、流行摇滚、雷鬼、蓝调、Grunge、合成器流行乐、Funk、迷幻、融合爵士、Big-Beat、氛围音乐、英伦摇滚、说唱等。
我认为Beyond最大的成就,是把思想性跟流行性非常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恐怕连家驹自己也没有想到,尽管他们努力想尝试各种风格,并且一直标榜自己是摇滚乐队,到头来却成了艺术和通俗的桥梁。
正因为这座桥梁,为我们打开了音乐的大门。就像纯音乐《The other door》里面所描绘的那样,音乐本应该绚烂多彩,一味的翻唱,一味的模仿并不是音乐的最终目的,音乐也要与时俱进,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能让听众产生共鸣。于是,《真的爱你》成了歌颂母爱最直白的歌,《大地》间接的阐述了大陆台湾不可分割的深情,《情人》成了情歌经典,《长城》用悲壮讲述了它的另一阴暗面,《Amani》灌输和平与爱,《冷雨夜》演绎了一段异常精彩的BASS独奏,《声音》告诉我们如何区分噪音跟乐音,《午夜怨曲》成就了怨曲的铿锵,《海阔天空》也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峰……
如果单一的把这些歌曲全部制作成后朋克,或者重金属,或者艺术摇滚,又或者做成DJ舞曲,恐怕不止是原意要被扭曲,连听众亦会不知所措。
Beyond的精明就在于什么意境的歌,配上什么风格的编曲,不拘于摇滚这一特定的范畴,才能写出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作品。因为音乐是没有界限的,并不是说只有古典交响乐才是音乐,流行音乐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流行音乐之所以这么盛行,这和它本身的通俗易懂是分不开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贵族,都可以去音乐厅欣赏意大利歌剧。
Beyond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将艺术的东西通俗化,将流行的东西经典化。怎样的流行音乐可以历经20多年而不衰,又有怎样的古典音乐可以被大众传唱呢?
歌曲总是伴随着歌词出现,歌词是歌曲的直接表达形式。大多数人并不明白一首曲子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比如叫我听贝多芬,不看曲名的话我能知道哪首是写给爱丽丝的?歌词的附属,让音乐更加贴近生活。一首《长城》,气势磅礴,很符合这一雄伟建筑。细看歌词,字里行间充满了贫苦大众对统治者的控诉。“迷信的村庄,神秘的中央,还有昨天的战场,皇帝的新衣,热血的缨枪,谁却甘心流连塞上。”百姓是胆小愚昧迷信的,统治者是高高在上的,但是皇帝的财富却是用百姓的热血换来的。“堵住耳朵,以为从此不再听到在呼喊的人”“堵住眼睛,以为从此不再看到战斗的伤痕。”堵住了自己的眼睛耳朵,就以为百姓都是瞎子聋子了。“前世的沧桑”变成了“后世的风光”,可怜无数孟姜女,每到夜晚泪独流。如果《长城》是大陆人创作的,那毫无疑问是一首歌功颂德的作品,但是beyond的《长城》是悲壮的,是为最底层最受压迫欺负的苦难百姓所作。
有人说,他们只是歌词写的有意义,比较积极向上。诚然,歌词是现代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你听过《Dead Romance》之后就不会那么想了,这首纯音乐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唱词,但却能让听者跟着作者一起哀伤,一起体会浪漫逝去后空虚难过的心情。你一定听过华仔领衔的抗震救灾歌曲《承诺》,这首歌的歌词是华仔自己填的,而曲调正是beyond的《海阔天空》。如果他们只是歌词有意义,那么台湾组合SHE在翻唱他们的粤语作品《情人》的时候就不会引起台下众多歌迷的共鸣,这种共鸣甚至超过了SHE唱她们自己的歌时的效果。
有人说,他们的演奏技巧并不算出神入化。说这种话的,我想本身是会乐器的,并且对吉他很有研究,快速的音阶技术,双手点弦技术,摇把技术,左手泛音技术,金属扫弦技术,高把位的快速SOLO技术等等这些东西都有很高的认知。如果单比速度准确度,无论是弹奏吉他也好,贝斯也好,或者打架子鼓也罢,他们在中国都不一定算第一,更不用说在国际上了。如果你仔细看过他们的演唱会,你就会发现,他们在演唱会上所弹奏的跟专辑里面的伴奏是不一样的,他们每场演唱会都是一次现场的全新演绎。比如96演唱会,黄贯中在《太空》中就插入了一段吉他SOLO,黄家强在《醒你》前加入了一段BASS的前奏,还有叶世荣也在《金属狂人》后添上了一段爵士鼓的续奏。其中91演唱会中黄家强在《冷雨夜》的BASS间奏,被称为世界三大BASS独奏之一。音乐是灵魂的声音表现形式,在技巧上无所谓形的快慢,而在乎神的传韵,如果非要用速度弹出一堆不像音乐的音乐,这种技巧并不能称为技巧。
有人说他们不够摇滚,是的,如果噪音加呐喊才算摇滚,那么他们确实不够摇滚。只是,现在摇滚的定义非常广泛,长头发、皮夹克、破了洞的牛仔裤……也是,也不是; 吉他、贝司、鼓……也是,也不是; 猫王、The Beatles、Bob Dylan、Nirvana……也是,也不是;年轻的自由、荷尔蒙的冲动、离经叛道……也是,也不是;节奏、歌词、旋律、梦想、真实、感觉、狂野、信仰、力量、愤怒……也是,也不是;……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核”,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呢?从最纯粹的形式来讲,所谓摇滚,就是三和弦加强硬持续的鼓点加上口的旋律。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而beyond的摇滚,则可以称为流行摇滚,因为他们把摇滚的东西做成了非常大众化,适合各级别欣赏能力的人欣赏的作品。
有人说,他们的歌曲还是那些经典的好听,比如《真的爱你》《光辉岁月》。家驹说,这些歌曲,他想写多少就能写多少,其实他自己更偏爱80年代创作的歌曲。但是广大听众不认为,广大歌迷不认同,他们叹息“可惜,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
于是他们漂洋过海远赴日本,台湾的歌迷甚至还恳求他们去台湾,要他们把台湾当成他们的故乡。但是,他们到了日本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驹去世了。那个时候才93年,中国开始有思想有判断能力的80年代的生力军这时候才10岁左右,他们尚不能鉴赏音乐,而中国的音乐巨子已经离开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损失,音乐界的损失,全中国的损失。
有些人只认同4人时代的beyond,对三个人的beyond 无法接受,甚至认为他们的歌曲不如4人时代的好。这应该是人的一种惯性,就像你看完一部连续剧,当它的续集少了一个男主角的时候,你会有种若有所失的感觉。BEYOND80中期4人时代起初的风格是ART ROCK,非常讲究编曲,而且曲子很抽象化,主题变化较多,技术运用也比较刁钻.后来BEYOND成为正式职业歌手,风格开始转变大众化流行摇滚,家驹的作品非常的流行,锐耳.吸引大量的听众.BEYOND后期3子时代还是属于流行摇滚,但风格有了较大的转变.从<二楼后座>到<Good Time>,3子更多的融入了许多电子与迷幻的色彩,从创作角度出发,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更大的挑战性,更大胆的尝试.而且有的东西是家驹时代所没有的.每个人都能作曲,编曲,能独当一面,可以说,他们更像是3个音乐人.BEYOND无论是4子时代还是3子时代,都是BEYOND乐队,不会改变.若硬要说他们是两支不同的乐队,那只能说是前后的风格不同了,BEYOND前期的音乐流行,锐耳,而后期的BEYOND更加硬朗,更加自由的尝试他们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值得肯定的是,不管4子还是3子,都没有放弃BEYOND音乐之梦,都保留了黄家驹不死摇滚精神.总的一句话,4人时代的beyond因为受商业因素的束缚,更多的妥协倾向音乐的流行因素,这也是他们去日本发展的原因,因为中国市场实在是太糟糕了,3人时代的beyond则打开了这种束缚,他们的作品更原汁原味,发挥无极限。4人时代的作品适合传唱,3人时代的则更适合欣赏。
以下是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他们的评价
戴军(歌手/主持人):喜欢他们就是纪念自己。
对BEYOND的评价:
BEYOND不是一个乐队,而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我们的岁月,也象征着香港歌坛。而且,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三个人的BEYOND也很棒,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有个性也很有个人魅力,音乐也好,只是活着的人永远无法和死去的人做比较,这对他们不公平。
Funky木吉觉(日本音乐人):解散?家驹不同意!
对BEYOND的评价:
BEYOND的音乐至今对中国做乐队的后辈影响都非常大,我接触过很多乐队,都是听BEYOND长大的,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的甲壳虫乐队。 偶也喜欢beyond 最爱,怀念! 音乐是用来分享的,分享即是快乐的 从不曾遗忘,一直在深藏! 不是每一种乐声都叫音乐,不是每一支乐队都叫BEYOND。 怀念家驹,他的名字叫坚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