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爱你 发表于 2011-8-20 17:38:25

评周杰伦“中国风”音乐

一、             周杰伦“中国风”音乐的特点



“中国风”音乐是在近些年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其概念性的界定有两种:



“中国风是指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它是由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①

“‘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 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 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以此来界定周杰伦的音乐可以得出其具有“中国风”性格的音乐有13首分别为《娘子》,《双截棍》,《龙拳》,《东风破》,《双刀》,《将军》,《乱舞春秋》,《发如雪》,《四面楚歌》,《霍元甲》,《千里之外》,《本草纲目》,《菊花台》这些音乐明显具有一些特点:

1、旋律特点。

“中国音乐是旋律音乐,这种旋律的主要色调是单纯,柔美,秀丽与娴静,琴声不是在剧烈的舞蹈中而是在静静的凝望中断裂的。”②在周杰伦音乐创作中也似乎逐渐明白了这一点。早期《双截棍》是一首具有爆发力的R&B说唱式歌曲,周杰伦那含糊不清的语句使人只能将注意力放在旋律之上,“旋律本身是口语的最重要的形式,‘说出来’的旋律是发音不清的语言,但这种旋律却是活泼的,热烈的,激烈的语言,它包含了比词语本身大一百倍的力量。”③正因为如此,《双截棍》在当时所引起的影响是很大的,成为了周杰伦红极一时的代表作之一。但是随着周杰伦创作的歌曲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似乎也越来越发现这种形式相对简单,旋律起伏不大,歌词模糊不清的歌曲,在广大听众失去最初的新鲜感之后,便慢慢对其丧失了兴趣。为此,周杰伦音乐的风格也逐渐向旋律缓慢,悠美,吐字字正腔圆靠拢。以表现到2003年时《东风破》已经有了初熟的美好,而2005年的《发如雪》2006年的《千里之外》、《菊花台》都成为了周杰伦的“中国风”音乐的代表作。

2、具有中国古典意境的歌词。

周杰伦“中国风”歌曲大部分是与方文山合作而成,方文山所创作的都是具有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歌词。《菊花台》“微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描写出那份“寂寞了无痕”式的悲凉情感,符合“中国文化更注重、表现意境和内涵,讲究‘神韵意’的表达注重内心体验”的要求。④《东风破》从名字上看就很具有古诗词韵味 ,“破”是写词的一种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词牌的节律,曲破,是指一种词调。宋代有“曲破”一说,《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而“东风”应该是借代或有另指。歌曲描写出一种欲述还留,不忍触碰的美好景色,把“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意境说,……一种从有限内容进入到无限人生的整幅画景” ⑤表述无遗。除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式的歌词以外,周杰伦甚至还尝试将中医学的药名融进歌词。以其尽可能扩展中国元素的范围。对于《本草纲目》周杰伦说:“这首歌里面有很多中药名,希望大家好好听。现在到处是哈韩,哈日,其实我们自己有非常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更关注自己老祖宗的东西。”⑥可以看出,在周杰伦音乐的曲调与歌词的搭配上,他试图将二者完美结合后,产生出一种新的意向,——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以新的方式传达出来。

3、民族乐器的巧妙融合,京剧唱腔的运用。

在周杰伦“中国风”音乐中,除了复古的曲风和诗词化的歌词外,另一个构成中国元素的成分就是民族乐器的使用。二胡,大鼓,笛子,琵琶,葫芦丝,钹,木鱼,古筝,箫这些乐器充分代表了中国化的概念。运用它们来演奏民族化的旋律,把内容与形式很好的结合起来。二胡的音色擅长表现悲哀的人与事,名曲《二泉映月》就体现出那种落寞的忧伤。在《东风破》中二胡的使用,恰如其分地把那种哽咽悠长的思绪一下子表现出来,仿佛是一个在月下独思的人,回忆起过去那令人怀念的美好时光时,所流露出那份现时的孤独与寂寞,把中国古典意境说充分体现了出来。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在周杰伦音乐中也没有被忘记。《霍元甲》中周杰伦试图以典型的京剧唱腔来表现典型的中国人物——霍元甲,而用土生土长的中国式唱腔来表现土生土长的中国式英雄是最合适不过的。以古老的唱腔来诠释新的音乐的形式,成为之后许多人模仿的对象,信乐团《one night in Beijing》也是效用这一方式而取得音乐上的突破。



二、             周杰伦“中国风”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当代流行乐坛风起云涌,而周杰伦能在此时开创“中国风”音乐并取得巨大成功是值得思考的。之所以这类音乐被称为“中国风”,是因为它们融入了具有中国民族化的音乐元素。“民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作为民族审美心理的一种传达媒介或外化形态,它的力度,频率,周期等恰好同本民族审美心理的律动相一致。物理的力(声波)同心理的力(审美习惯)二者取得了高度的和谐,因而能够激起本民族听众的审美愉快”。 ⑦这些具有民族化音乐的元素包括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大鼓等,运用民族唱腔,如京剧。将这些民族元素融入到“民族化旋律之中,这种民族化旋律是通过本民族熟悉的音阶,调式及线条起伏的轮廓传达民族感情。它是本民族音乐最重要的表现手段。‘这种旋律形式之所以激动人心,能够引起本民族普遍的共鸣,秘密就在它的旋律线或者音响结构同本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之间发生了“异质同构”的对应与共振’” ⑧而这种能够引起异质同构的具有中国元素的音乐因此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对其产生了一些影响。

1、强调音乐的直接审美功利作用。

海德格尔在《诗语,语言,思》里一再提醒现代人“要学会聆听”,“一般说来,优秀乐曲除开在旋律高低等方面应有较丰富的变换以外,特别在响度方面也应有起伏变化,对人的心灵所起的‘刺激’作用与‘抚慰’作用也应是交替进行的 。”⑨周杰伦的《菊花台》《千里之外》以及之前的《东风破》《发如雪》等都属于旋律舒缓,悠扬类型的音乐,听者能够从中放松心情,引起心理共鸣。“音乐心理治疗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庞特威克仔细研究了心理共鸣理论,认为音乐通过音响的和声系统反映了某些原始形式的精神生活,和缓而平稳的音乐使人安慰,而宏亮,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激动,振奋。”⑩“研究表明正确的音乐能消除病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能享受到的感觉和体验的领域,还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⑾青少年对于古典音乐常常认为是“太深奥”无法理解其深刻的寓意,而对流行音乐的欣赏则不需要有太多音乐背景知识,而只需停留在感官刺激上。因此青少年大多喜欢听流行音乐。据笔者调查问及为什么喜欢周杰伦音乐,大多数人的第一回答为“好听”,其次是“旋律优美”最后是“心情放松”,而以上提及的“中国风”音乐也较多属于一种给人第一感觉是安静,舒缓的。因而大多数人喜欢周杰伦音乐并没有什么具体理由只是凭借第一感官刺激(好听)进而引起心理放松,最终带来快乐的过程。在前一段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时,不少电影院的管理人员表示,以往放其他电影是,当电影结束后开始播放片尾曲时,大多观众都已经开始离座,去发动汽车,而在这次却另人惊讶的“几乎所有观众都在安静听完周杰伦那忧伤感人的《菊花台》之后,才起身离去”。因此不难看出周杰伦的音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心灵的避风港,暂时会让人忘却世间喧闹的,烦乱的事,表现出音乐所具有的直接审美功利作用即“安抚性”。

2、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

柏拉图认为,在所有的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更为重要,音乐在表现人的心灵特质,培养学生建立审美意识方面更具有直接性。笔者在大学本科实习期间,曾上过一堂民族器乐欣赏课,当为同学们展示一系列民族乐器并告之这些乐器都在周杰伦音乐中使用过之后,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很快记住每样乐器的名称与音色。因此,笔者认为,暂且不论青少年对周杰伦音乐中的民族乐器的喜爱是否带有“明星效应”之嫌疑,单从周杰伦大胆将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后取得巨大成功,对当代青少年产生的影响看,并无不利。让当代被各种西方思潮充斥的青少年能够了解本民族,体会本民族优秀文化内涵,从而喜爱民族传统的音乐。而且,这也是对当代流行乐坛中“西风渐盛”做了有利的回击。“我每张专辑里一定要有一首“中国风”这不仅是周杰伦对其歌迷的承诺,而且也是其热爱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也许,有人认为周杰伦“中国风”音乐实属是一种“打着老祖宗的招牌”而进行的创作,不足为其称颂“也称不上什么所谓的爱国”。但是,笔者认为爱国爱民族正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将其融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与思想中,至少从小事做起,总比什么不做好的多,也许那些对周杰伦“中国风”音乐不以为然的人来说,将老祖宗的东西摆上贡坛,比把其运用起来要好的多吧。

3、引领适宜的音乐欣赏方向。

从青少年成长的心理过程来看,都会有一个“追星”过程,但这个“追星”其实是一个“人格转嫁”过程。青少年在通过欣赏歌手一些歌曲产生共鸣或取得好感之后,就会喜爱该歌手并把自己理想化的观念转嫁到该明星身上,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这个观念中“完美”的人又会反过来对青少年本人造成影响。所以明星对青少年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喜欢不同的明星,也是青少年所表现的不同的人格肯定,也是体现不同的审美观念。例如喜欢摇滚、重金属音乐的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往往更体现出一种激进,热烈的性格;而喜欢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则更加注意循规蹈矩。通过歌手的歌曲也会引领青少年的审美趋向。周杰伦的“中国风”音乐就产生了这些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周杰伦“中国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