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16:56

背景独特经验老到 鲍尔森的中国经验能帮多大忙

本周二,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尔森被美国总统布什任命出任新的财政部长后,有关鲍尔森的金融专业和中国经验究竟会对美国经济有何帮助的揣测,一时间成为舆论热谈的话题。有专家指出,鲍尔森多年来与中国保持

  着深厚的专业联系,这会有助于稳定两国的经济关系;但美对华经济战略不会因为他的任命而发生实质改变。

  据美国媒体报道,鲍尔森多年来保持的与中国方面的专业联系以及与中国官员良好的私人关系,成为他最引人注目的背景。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鲍尔森访问中国的次数达到惊人的70多次。他的这种独特经历也被认为是美国商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金融问题专家,是处理当下美中贸易摩擦最好的人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前政策计划部主任马楚卡塔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表示,鲍尔森和前任财长斯诺不同,他与中国许多经济界官员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和专业联系,这些经历有助于他让国会议员更好地了解中国国内的问题。因此他出任财长可能会给布什政府增添新的效率。

  美中贸易委员会主席弗里斯比也表示,鲍尔森了解中国金融银行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他出任财长后,可以说服中国扩大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包括进一步放松人民币紧钉美元的固定汇率机制。前财长斯诺去年访问中国期间曾谋求与中国官员探讨有关中国金融系统改革的问题,预计鲍尔森会通过他中国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推动中国深化这方面的改革。

  即便期待颇高,但专家认为,鲍尔森担任财长不会改变布什政府的中国经济战略,也不会对中国政府的人民币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美国企业研究所分析师拉克曼说,他看不出目前美国政府有任何理由改变其对中国的经济政策。

  美国外交委员会中国问题资深研究员塞加尔的观点更为明确,他认为,鲍尔森担任财长后,对美中经贸关系中的一些直接问题不会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因为这并不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并不存在简单的解决方案。(记者徐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17:58

麦克斯·鲍克斯:巨额贸易赤字 美国有很大责任

美国蒙大拿州民主党参议员、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

  在减少贸易赤字方面,美国政府需要做得更多

  4月19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美国之行的第一站西雅图,次日,中美两国元首将在白宫会晤。

  9天之前,4月10日,美国蒙大拿州民主党参议员、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麦克斯·鲍克斯在美国外交协会(Council of Foreign Affairs)发表演讲,名为“美中贸易政策的决定时刻”。在这次演讲中,他态度强硬,声称美国应该对中国施压以改革中国现有的货币政策。

  更早的时候,3月28日,鲍克斯联合另一位金融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格拉斯里(Charles Grassley),向国会递交了《2006美国贸易促进法案(U.S. Trade Enhancement Act of 2006)》,法案要求美国财政部与IMF,解决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不平衡问题。

  麦克斯·鲍克斯(Max Baucus)已经做了28年的参议员和4年的众议员。曾7次造访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为废除美国每年评审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奔走,2000年,他曾为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资格而在美国参议院大声疾呼,并努力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月18日,这位改变了对中国态度的参议员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对于同样的问题,他的态度显然比威廉姆·瑞施(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委员,详见本报4月19日头版第一访谈)要强硬。但他承认,对于贸易赤字,美国自己有很大的责任。(下文部分内容摘自其4月10日演讲“美中贸易政策的决定时刻”)

  贸易国家影响了美国利益

  《21世纪》:能否介绍《2006美国贸易促进法案》的主要内容?

  麦克斯·鲍克斯:这个法案主要是提出,在汇率不平衡的情况下,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适当的措施让自己的汇率达到平衡,将阻止OPIC(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美国的一家政府机构,专业为美国的商业机构在海外的投资进行保险和融资,涵盖了美国在150多个国家的金额达1640亿美金的投资项目)为美国商业机构在这些国家的投资项目进行融资;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发展银行,对这些国家的融资;阻止IMF给这些国家增加投票权利,以美国的反倾销法为由,拒绝给予这些国家市场经济地位。

  《21世纪》: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法案?在提交国会之前,你用了多长时间作准备?

  麦克斯·鲍克斯:法案并不是要惩罚中国。我和参议员格拉斯里一起工作了好几个月,才把提案提交给国会。我希望这个法案在今年可以在国会取得进展。我们提出这个法案,是向那些因为货币错配(Currency Misallignment)而影响美国利益的国家提出的应对措施。

  《21世纪》:你认为你的法案能保护到美国利益?

  麦克斯·鲍克斯:在我和参议员格拉斯里的新法案中,我们提出了措施来解决汇率问题,包括中国的汇率问题。我们认为别的国家需要知道,美国在货币和贸易问题上提倡公平交易。我们的提案为美国政府给出了一个解决框架。

  美国从中国的贸易中得到了好处

  《21世纪》:众所周知,在现有人民币汇率下,美国人可以享受到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一旦人民币升值,美国将无法享受到这些好处。

  麦克斯·鲍克斯:我不否认美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好处,但是我支持人民币升值,不是只为了中国的利益,也不是只为了美国的利益,不是只为了哪个特定的地区。我一再提到过的,必需让自己的货币反映市场的真实需要,这是我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21世纪》:除了汇率,你在贸易上似乎对中国还有更多的要求?

  麦克斯·鲍克斯:在两国的经济往来中,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汇率调整、贸易平衡等很多问题都非常重要,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单独解决都无法缓解中美的贸易紧张关系。中国和美国必须努力让两国的关系公平、互利。我认为中国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比如,取消对美国牛肉的进口限制,我来自蒙大拿州,对牛肉问题特别关注;采取措施打击盗版;取消在政府采购上的区别对待等等。中国还应该开放医疗和养老金等市场,这样中国百姓就不用把大部分钱存入银行。

  对贸易赤字美国有很大责任

  《21世纪》:你是否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解决双边赤字只是中国的责任吗?

  麦克斯·鲍克斯:中国有很多经济成就都值得赞扬,比如发展市场经济,吸引国外投资,兑现了很多国际贸易承诺。中国用15年的时间经过漫长的谈判才加入了WTO。但现在,两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贸易赤字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无法持久的。中国和美国必须共同努力克服贸易不平衡。

  《21世纪》:在减少中美的贸易赤字上,美国政府需要做些什么?

  麦克斯·鲍克斯:对于巨大的贸易赤字,美国政府有很大责任。如果我们不改变储蓄率为负这个问题,不改变预算赤字,不提高美国经济的竞争力,我们将无法改变贸易赤字。以历史的眼光看,美国的经济成就只延续了很短的时间,我们必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专注努力。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变得很自满。我对政府的巨大赤字很失望。

  美国阻挠了自己1250万美元的出口

  《21世纪》:美国是否应该缓解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以减少贸易逆差?

  麦克斯·鲍克斯:美国的贸易限制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在去年美国对中国的410亿美元出口中,只有24亿美元的出口是需要取得登记的。美国政府虽然阻挠了1250万美元的出口,但这个数字必需增加好几倍,才能去谈用高科技产品去抵消贸易逆差问题。

  《21世纪》:中国副总理吴仪女士最近和美国签署了160多亿美金的进口贸易采购大单,这应该可以降低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您对于中国这样的平衡性努力怎么看?

  麦克斯·鲍克斯:我们很欢迎中国对美国这样的采购举动,也欢迎中国采取更多的实质性手段。

  《21世纪》:近期有一系列国外公司对美国的并购遭到了失败,包括去年中国的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失败,这是不是说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

  麦克斯·鲍克斯:我并不这样认为。但中海油的并购案对很多美国人来说都很出乎意料。这里有一个透明度的问题,中海油的并购涉及到了美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21世纪》:你对两国元首的会晤有什么期望?

  麦克斯·鲍克斯:我希望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能够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希望他们能为持续和繁荣的长远关系铺路。这需要互相信任,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但是,我们的关系将依赖在这些基础之上。

  两国元首的会面,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期待。我希望中国能够承诺签订政府采购协议,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汇率,我并不期待中国会立刻提高人民币汇率,但是我希望中国可以让我们感觉到他们是在逐步采取措施。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19:05

没就降低关税达成一致 世贸组织农业谈判受阻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18日在重启的非农产品市场开放谈判中,没能就降低关税方式达成一致,主要国家在农业自由化交涉中也没有达成妥协。

  预计各国很难在世贸限定的最后期限本月底,就主要两个领域设定降低关税等具体数值的细节问题达成共识。

  世贸总干事拉米曾经希望本月底召开主要国家部长会议,就细节问题达成一致。不过, 估计这一目标要拖到下一个谈判的7月底,部长会议也可能因此延期。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19:37

美联储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即将停止再加息

目前只有34%的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将在6月份的FOMC会议上继续加息,而两天前这个比例还是54%

  美联储18日公布的上一次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委员开始认为本轮紧缩政策周期接近终结,一些委员甚至开始担心紧缩过度。这是美联储迄今为止对何时结束紧缩周期向市场发出的最为明确的信息。

  纪要显示,在3月27至28日的会议上,FOMC的委员们多数认为紧缩政策的结束可能已为期不远,鉴于政策影响的滞后性,还有一些委员对紧缩过度感到担心。

  18日发布的会议纪要向外界发出近来最强的信号:在5月10日的下次会议上美联储加息可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最后一次。此前美联储已经连续15次调升基准利率至4.75%。

  美联储的言论让市场感到震惊,因为前一次的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们还在表示需要进一步加息以抑止通胀,并且用“接近潜能”以及“稳步增长”来形容目前的经济形势;而现在,委员们则开始更加关注住房市场日益降温和短期利率上升可能对经济产生滞后影响。

  FOMC会议纪要呼应了美联储旧金山分行总裁Janet Yellen 此前的讲话,Yellen 周二表示,她开始越来越担忧美联储在加息的道路上可能走得过远。

  目前能源价格的高涨也使得美国的经济成长蒙上了阴影。就连美国财长斯诺周二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经济成长再也无法保持在4%以上、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创造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公司也不能保持现有的获利水平。”

  美元在FOMC会议纪要公布之后全面下跌,在周二纽约尾盘,欧元兑美元上涨了0.8%,至1.2351;美元兑日元下跌0.6%至117.09。而美元指数也跌到了8个星期的低点88.15。

  虽然市场依然认为美联储在5月份的会议上仍将上调利率至5%,但是对于再度加息的预期开始降温。根据周二CBOT利率期货价格,7月到期的美联储利率下跌了5个基点至5.085%,这表示目前只有34%的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将在6月份的FOMC会议上继续加息,而两天前这个比例还是54%。

  不过由于3月份的FOMC会议是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主持的第一次会议,在绝对权威格林斯潘离去后,FOMC会议可能变得更加开放,而目前的市场可能过度反应。

  从FOMC的会议纪要中也可以看出,委员们对于货币政策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争议,一些人认为加息周期快要结束,而另外一些委员还认为利率远未见顶。

  “美联储希望我们停止只关注他们而更多的关注预测,如果通胀稳固在3.25%以上,美联储还将调升利率。”雷曼兄弟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Ethan H arris依然认为美联储将在9月前升息至5.5%。在雷曼兄弟的每周全球经济观察报告中,Harries还指出:“我们认为通胀存在风险,而美联储也是这样认为的。”

  正如美联储自己表示的那样,未来货币政策将很大程度上受数据的影响。Joel Nathan 外汇基金的经理JoelWard也表示:“如果近期公布的数据良好,那么美联储还将有足够的理由继续加息。”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0:02

欧盟支持人民币渐进式汇改 恐损及自身危中自保

香港《经济导报》载文指出,正当美国扯着大嗓门高唱人民币升值进行曲时,欧盟却突然降低声调。4月7日在维也纳召开的欧盟财长理事会议基本上接受和认可了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事务理事会向欧委会提出的“支持人民币以渐进的方式自由浮动”的建议。

  文章称,相比于时下欧盟不断对中国扬起的反倾销大棒而言,欧盟对中国汇改释放出的缓和态度多少让人看到了中欧贸易前景的一丝光亮。

  欧盟如今突然改变口风,支持中国的渐进式汇率改革,其态度转变之中透露出危中自保的动机。

  正如欧委会在其发布的报告中警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将使大批原本流向美国的亚洲资本转向重新回到亚洲,从而引发美元兑欧元的大幅下跌,而此举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推高欧洲对美国出口品的价格。专家指出,由于欧盟大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比较多,且都是以生产出口为导向;欧洲在华投资企业的出口收入占了其总收益的约70%,人民币如果一下升值,相信欧洲企业损失不会很小。

  当然,加速人民币升值伤及的恐怕不只是欧盟的在华投资企业,整个欧盟的本土企业恐怕也在所难免。据此,荷兰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克里夫指出,“只要拿欧元区的业绩与美国稍作比较,就会发现强势欧元造成了多大损失。欧元区包括制药商、工程公司和汽车制造商在内的一些企业巨擘对强势欧元怨声载道。”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地区经济目前正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刚刚过去的3月份,欧盟制造业指数升上自2000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欧财长也普遍相信2006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9%的目标。但据欧委会发布的报告认为,欧元区经济趋好的原因在于出口增长强劲,这就意味着,一旦人民币升值导致欧盟出口再度萎缩,欧盟经济的复苏可能昙花一现.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0:24

美副国务卿 人民币汇率将成中美峰会重点议题

本周的美中峰会将给中方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其使美国公众相信美中贸易将是互利互惠的,布什政府副国务卿佐立克当地时间4月17日表示。

  佐立克在向国际经济研究院发表讲话时指出,对于那些倡导开放本国市场的美国人而言,他们也需要来自中方的帮助以证明自由贸易应该是互谅互让的公平关系;胡锦涛主席此次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要向美国公众阐明这点,而不是仅仅限于说服美国官员。

  佐立克称,两国元首的周四会谈将不仅局限于经贸领域,双方还将探讨有关对伊朗和北朝鲜核问题的应对措施等问题;而作为美中两国贸易摩擦根源之一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成为本周峰会的重点议题。

  佐立克称,在汇率改革方面,中国的行动似乎仍只停留在口头上;中国央行的首脑在谈论汇率问题时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中国在朝正确的方向迈进,但其改革进程之缓慢令人难以忍受。

  他表示,如果中国能加快金融市场开放进程,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体制,这将会帮助中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佐立克称,一个发展中国家持有如此巨额的经常项目盈余是没有意义的。佐立克表示,在未来的20年中,中国、印度和巴西很可能会成为在贸易和全球化中收益最大的几个国家,它们应该通过谈判协商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以圆满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的谈判;与WTO成员中许多资历更久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作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承诺,但是其关税水平相对美国关税仍然非常之高。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1:29

中国商人买下阿联酋电视台 覆盖21个国家4亿观众

据王伟胜介绍,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的前身是一家名为“阿拉迪尔”的阿联酋卫星电视台,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媒体城内,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向中东和北非国家播放娱乐节目。但由于收视率不理想,电视台的经营状况并不好。

  去年,迪拜媒体城总经理委托王伟胜提供一些介绍中国风光和资讯的电视片和影视剧作品,但王伟胜提出,收购该电视台,并将其改成以商务资讯节目为主。

  在迪拜打拼了8年多的王伟胜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位地道的温州商人敏锐地观察到,以卫星电视为媒介,在阿拉伯国家和中国之间打造一个商贸信息平台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想法。

  王伟胜和来自北京的伙伴刘海涛协商后,两人决定共同出资,收购这家具有良好频道基础和技术条件的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王伟胜告诉记者,自己1998年来中东后,在阿联酋做过服装生意,最近几年又涉足贸易,现在,他还是阿联酋温州商会的副会长。王伟胜对迪拜有特别的了解,“迪拜有‘中东的香港’之称,经商环境特别好,阿联酋全国华人有近10万,绝大部分都在迪拜从事贸易。”

  2005年末,在国内总公司和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迪拜中资公司华星集团斥资买下了阿拉迪尔卫星电视台,并于今年年初重新登记,更名为“阿里巴巴商务卫视”。

  目前,商务卫视由王伟胜出任董事长,并在广州成立了广州海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商务卫视在中国地区的代理业务。

  王伟胜还透露说,6月3日,广东省和阿联酋将在迪拜联合举办广东-阿联酋商贸洽谈会,广东省主要领导将亲自带队前往参加,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已被大会指定为唯一电视采访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有望做到开门红。”王伟胜充满自信地说。

  近年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贸发展迅速。据统计,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去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511亿美元,巨大的商业市场和商业交往急需一个传媒窗口来沟通信息。

  王伟胜说,由于中东国家对中国了解不多,许多中国产品只好“贴牌”生产,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代理商赚走了。

  “买下阿联酋阿拉迪尔卫视,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产品打入中东市场,让中国制造享誉阿拉伯国家,让世界了解中国。”

  说起电视台的新名字,王伟胜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阿里巴巴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中的人物,为阿拉伯人民耳熟能详;而在中国,阿里巴巴也是一个著名商务网站的名字,知名度颇高。两者结合,将更能为电视台打开天下。”

  目前,电视台的另一位负责人刘海涛正在迪拜为广东-阿联酋商贸洽谈会做准备,而王伟胜则驻守广州,负责招商事宜。

  王伟胜介绍说,“我们的电视台是从原有的电视台转型过来的,由于有一定的基础,一开始我们打算一天做8个小时的节目,后来改为6个小时,到现在一天播出4个小时的节目。值得说明的是,我们的阿里巴巴商务卫视和著名的半岛电视台共用同一颗通讯卫星Nilesat,覆盖中东和北非21个阿拉伯语国家,有4亿人可以通过卫星收看到我们的节目。”

  “在节目设置上,我们也找专家专门论证过。开播后的商务卫视有三大块内容,首先以商务信息为主,着重介绍中国的产品和市场。然后包括中国的政治、社会情况,以及民间和文化信息,我们的定位是,全力打造出一座连接中国生产企业与中东阿拉伯经销商之间的商务桥梁。”

  根据这一定位,阿里巴巴商务卫视对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节目制作人员均做了相应的调整,辞退了一些原有员工,并继续使用英语和阿拉伯语双语播出。

  记者从商务卫视的网站上看到,卫视已经开办出《中国商旅直通车》、《中国百业之窗》、《中国商贸快报首播》和《中国文化驿站》等节目,播出时间从晚上8点一直到晚上12点。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1:52

中钢协再聚中小钢企协调谈判立场 世界关注中国

继上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集铁矿石谈判执委会成员———16家重点钢铁企业在北京召开进口铁矿石工作会议之后。今天中钢协将组织除16家钢厂外的以中小钢铁企业为主要对象的铁矿石工作协调会议。

  据悉,部分拥有进口资质,且在2005年进口数量较多的中小钢铁企业将参加此次会议。

  就铁矿石谈判问题,中钢协从去年11月份开始,已经召开了4次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执委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宝钢等16家重点钢铁企业。其中只有在莱钢召集会议时同时召开了执委扩大会议,邀请了70家资质钢铁企业参加。

  对此,很多中小钢厂纷纷表示,铁矿石涨价,中小钢铁企业也颇受牵连,16家执委企业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所有钢铁企业的利益,虽然谈判必须有统一的声音,但国内也需要多沟通交换意见。因此中钢协此次旨在协调、沟通,通报目前铁矿石谈判的进程和相关事宜。业内人士表示,本次会议正是中钢协坚定谈判立场,协调各方行动和利益的举措。

  就在全世界将目光投向最后坚守铁矿石谈判的中国时,华尔街日报5月31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拒不让步的做法可能改变目前铁矿石的定价方式;中国企业能否如愿以偿对全球经济而言意义重大。

  文章说,许多分析师都认为中国无法赢得本轮谈判,随时有可能放弃主张。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拒不让步的做法可能改变目前铁矿石的定价方式。比如,中国可能决定从印度等现货市场采购更多的铁矿石,尽管这可能导致中国企业的短期成本上升,但却可能从此改变整个市场格局,从长远上削弱铁矿石生产商的定价能力。

  文章还引述瑞银(UBS)驻悉尼的资源分析师的观点:中国在谈判中可能会日益占据上风,尤其在目前中国国内钢铁行业进行整合、旨在打造出一家或多家有实力对抗大型矿业公司的世界级企业的情况下,相信这一切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并预计铁矿石价格2007年将保持稳定,2008年价格将下跌15%。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近日也指出:“在进出口重要能源类商品过程中,中国对价格把握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如贸易小国。”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是全球的加工生产中心,获得了生产的主导权,但并不意味着贸易的主导权。究其根本,就在于并不具备强大的定价能力。缺乏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类商品定价权,不仅关乎企业利润多寡,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而力争由低效生产的“加工中心”走向“定价中心”已成必然选择。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2:25

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不断增加 引发增长停滞?

波澜壮阔的商品牛市,有人喜有人忧。而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这种现象在冲击相关产业的同时,会否引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2000年以来,全球商品市场逐渐成为最大的投资亮点。从2000年1月至今,高盛商品价格综合指数(GSCI)和路透-CRB综合指数涨幅分别接近150%和80%。截至昨日,部分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铜、锌、糖等价格较2001年的涨幅分别达到173%、251%、325%和75%。

  与此同时,我国为这次商品牛市付出的代价也不断增加。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告显示,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25%。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也在继续增加:原油进口达12682万吨,铁矿石进口27523万吨,锰矿石进口458万吨,铬铁矿进口302万吨,铜矿石进口406万吨,钾肥进口917万吨。

  原材料行业、加工行业、销售行业、消费行业构成产业链的全部。商品牛市中,虽然原材料价格上涨,但相关产业却有喜有忧。例如,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使石油开采行业成为直接受益者,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涨价也将给一批上市公司带来相应收益,与此相关的港口、海运等运输行业也受益匪浅。从目前已公布的2005年报的A股公司看,有色金属股业绩普遍优秀。而在国际市场上,淡水河谷、英美公司、必和必拓、力拓公司等四家超大型综合性资源公司及嘉能可等跨国贸易公司的业绩也极为突出。

  不过,无法转移负担的下游企业则成为最大牺牲者。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铜会议”上,多数铜消费企业表示,铜价过高给相关企业的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不仅流动资金紧张、财务费用增加,而且产成品价格上涨,更增添了销售的难度。除了采取一些效果甚微的措施外,他们更多地表现出无奈和困惑。

  中国农业大学常清教授从事的相关研究课题初步表明,大宗原材料持续暴涨可能引发中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他解释说,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存在隐忧,这种潜在的危机是与中国具有的对外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落后、重复投资、投资出口拉动型经济特点相关联的。当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发生大幅度上升时,这会通过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口直接带动我国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但是由于产业结构落后,制造业产品无法形成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因而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无法通过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来转移价格风险;由此导致制造业企业利润下降,经营状况恶化。在主要以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背景下,这将同时影响出口和投资的增长。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3:20

聚焦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四大亮点政府先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称《战略》),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表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加快信息化发展是各国的共同选择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四大亮点

  亮点一:《战略》把信息化应用体系做了分类,分为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军事信息化。信息化覆盖现代化全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一个特别重要的变化,就是对信息化应用体系进行了重新的划分。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信息化带动机械化。

  亮点二:《战略》体现了对信息产业的一个新的认识。过去对信息产业的认识就是信息技术(IT)和通讯技术(CT),以及相关设备的生产。其实,在信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展的情况下,跟信息技术产业相对应的还有一个信息内容产业,这一认识现在得到加深。

  当前,信息产业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的信息技术产业概念已经不能适应信息产业的发展,因为它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过去的信息产业概念主要指制造业、软件业、通讯业、IT服务业。在新的信息产业概念里扩充了文化、出版、广播、影视、市场资讯、市场调查、游戏动漫等。以内容加工为对象,产品形式表现为信息形式的,都属于信息产业。

  亮点三:《战略》在信息化制度环境建设方面给予了重新设计和考虑。一个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好的制度设计是不行的,信息化就是要在一个制度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作用、知识的作用,发挥技术的作用,要有相应配套的制度环境。《战略》对于信息化的体制、机制都有重点地进行了一些设计,包括机制、体制、法律法规、标准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全民信息能力的提升以及改革开放对外交流都做出了全面考虑。

  亮点四:《战略》提出了贯穿15年的战略行动计划,包括六项内容,即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行动计划;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行动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行动计划;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行动计划。这里与传媒关系最大的就是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行动计划。这些计划都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一直要贯穿下去的战略行动。在一个中长期战略里,能够提出行动计划,把一个战略变成了实际能够操作的行动计划,这还不太多见。

  战略目标与具体目标清晰明确

  《战略》提出,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被写入我国未来15年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先进网络文化则成为今后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战略》指出,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存在六大问题,包括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等。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战略》在具体目标中提出,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需要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从跟踪、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跨越。在这一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亟待完善,自主装备能力急需增强。

  《战略》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大战略重点: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信息化;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下,我国信息化发展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快速推进的新阶段。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3:58

2006年中国软件规模百强企业名单揭晓 浪潮集团连续四年位列十强

5月26日,“2006年中国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家企业”在北京隆重揭晓,浪潮集团以年软件收入26亿元位列第九,连续四年荣登“软件十强”。在前十强企业中,IT企业仅有四家,其余六家均为家电、通信企业,并以嵌入式软件收入位列前茅。信息产业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家贸易局、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等有关政府、行业协会领导专家以及人民日报、大公报、中国电子报、计算机世界、中国经济时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出席信息发布会。
  信息产业部从2002年开始,每年公布“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家企业”,迄今已是第五届。2006年“前100家企业”的排名,根据国家统计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统计的2005年全国软件产业统计年报数据,按照企业完成“软件产品收入”、“系统集成收入”、“软件服务收入”三项指标之和进行排定。经过与各省市主管部门和各有关企业核定,由信息产业部最终审定。其中,前10强企业的软件收入占到100家企业收入的比重为49.5%。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5年我国软件产业完成软件收入3906亿元,同比增长40.5%,高出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增15.7个百分点。2006年入围百强软件企业的门槛有了新的提高,为2.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0.2亿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软件百强评比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平稳、协调发展,提高了我国软件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会上,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发表了题为《浪潮软件产业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领导以及与会企业的高度评价。王总着重介绍了浪潮集团以及浪潮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浪潮对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实践和思考,中肯提出了四点建设意见。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整体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继续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希望国家在建立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政府采购集中在办公软件上,希望能重视采购管理软件这样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软件;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界一起努力,在国际市场共同打造“中国软件品牌”。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5:10

美促两岸见面暗藏玄机 背后隐含四大用意

美拉两岸见面暗藏玄机



   

    5月21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来华访问


    “两岸军事交流将有大突破吗?”台湾媒体日前披露,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已出面“做东”,邀请两岸军方官员共同赴美参加两岸军事论坛。如果此事真的能够促成,将是台军和解放军自1949年后的首次接触。据悉美军目前正在全力斡旋。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两岸军事对峙高度紧绷的背景下,美方突然出面撮合两岸军方直接接触,其中用意相当耐人寻味。

    主办机构是两岸军事通

    据披露,如果会谈真的能够实现,届时具体主持的机构很可能是“亚太安全研究中心”。该中心是隶属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智囊机构,而培训亚太地区各国高级军政官员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对两岸军事颇有研究,尤其擅长在两岸之间搞平衡,被称为“讨论台海形势的‘第二轨道’”。1998年7月,中心主办“美中军事关系”会议,美前国防部长佩里和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会,打那以后,中心经常召开类似会议。

    2002年初,“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差点被关闭,因为中心强烈反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认为这可能引发中美军备竞赛,令布什政府十分恼火。另外,当时中心举办活动只邀请大陆,一直把台湾排除在外,五角大楼指责其“亲北京”,多次表达不满。

    屈服于五角大楼压力,中心从2002年开始邀请台军官员参加培训,鉴于两岸之间的敏感关系,他们当时做了特别安排。台湾军官被要求穿便服,并以“先生(Mr.)”称之,而非军方惯用的“长官(Sir)”,也不得悬挂青天白日旗。中心还刻意安排两岸官员不同时出现在同一课程,有大陆官员的课程肯定不安排台湾军官。不过,无论美方怎么掩饰,这一做法已破坏了一个中国原则,解放军为表示抗议,愤然取消了这项交流活动。

撮合背后隐含四大用意

    那么,为什么时隔4年后,美方又拿“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做文章,极力撮合两岸军事接触呢?国际观察家指出,美军这一举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精心策划的战略步骤,背后隐含着一系列战略目的。

    其一,促成两岸建立军事交流机制。陈水扁近年的一系列冒进举动,导致两岸军事对峙日趋紧张,极有可能“擦枪走火”,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利益。美方多次呼吁,两岸应建立军事交流机制。台当局也“乘势爬竿”,透过各种渠道放话,声称要与解放军对话。日前出笼的“国安报告”更提出,建立“军事缓冲区”、“军事热线”等所谓“军事互信机制”。此时美方提出安排两军接触,其实是充当“和事佬”,想以“学术研讨”为跳板,先缓和两岸对峙气氛,进而形成沟通管道,最终建立交流机制。

    其二,借“做东”探两岸军事虚实。美方一直指责大陆军事不透明,日前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也以大量篇幅论述这一问题。愈是搞不清楚,愈要加强交流,这是美国的一贯思路。近来,中美军事交流有所改善,但机制还比较有限,渠道也相对较少。

    前不久,法伦前脚邀请解放军观摩美军关岛演习,后脚就提出希望受邀观摩中俄军演,足见其了解解放军的迫切心理。对台湾也是如此,美担心台当局因有军事后盾,会单方面改变两岸现状。况且台军对美也有所保留,有台军方将领就明言,其实这几年“汉光”兵推,根本是打给美国看的,好让美方既“忧心”又“放心”,兵推参数都瞒着美方。两岸军方对话一旦促成,势必会释放出重要信息,美方就可以“坐收渔利”。

    其三,推行两岸平衡政策。美台海战策的实质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因而一直游走于两岸搞平衡,生怕任何一方“因错估形势而踩线”。日前,美国防大学邀请台军参加“龙啸”兵推,实际就是对法伦邀解放军观摩关岛演习的平衡。为避免台海出现军事意外,美方打出两岸都曾参与的学术交流牌,借学术缓和气氛,的确颇费了一番心思。

    建立互信的关键在台湾

    据悉,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岛内舆论反应强烈,这反映了民众的和平诉求。然而,台当局却有一些不和谐动作,一方面大肆释放“烟幕弹”,说什么怕大陆不配合,拟通过泛蓝沟通管道促成,这种混淆视听伎俩,用心可谓险恶。另一方面,为在“历史场合”露面,以便捞取政治资本,台军将领纷纷争抢与会机会,政治挂帅的企图暴露无遗。

    有分析认为,两岸军方能否展开对话,并达成军事互信机制,关键不在大陆方面,而取决于台湾军方的基本立场。去年胡主席会见连战时就指出,只要台湾愿意承认一个中国,双方完全可以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军事观察家也指出,两岸军方有很多相同点,也曾并肩作战、共御外敌,双方完全可以进行一些互动,以共同维护一个中国。但如果背离人民意愿,煞费心机钻营“台独”,两岸军事对话就不可能实现,更谈不上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5:41

世界聚焦中国调控房价 中国城市到底需多少住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06-6-2

    尽管现在许多国家的房价都在上涨,但世界许多媒体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住中国房地产这个属于中国国内的事情上。5月29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立即吸引全球的目光。美联社、路透社、法国《费加罗报》、德国之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一方面称,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在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很危险地步的背景下出台的,但另一方面,各国媒体都注意到,国际地产基金纷纷投资中国楼市,似乎房地产“泡沫”对外国资金来说并不存在。

    各国关注中国调控房产市场

    中国九个部门联合发出的这份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文件一公布,就立即被世界各大通讯社转引。路透社报道说,对一向信奉“安居才能乐业”的中国人而言,涨幅过快的房价无疑让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逐渐拉大。中国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将让大多数老百姓看到“置业”的希望。报道指出,中国此次调控举措,行政税收手段齐上阵,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无疑是政策调控的着力点。

    俄罗斯《公报》以《中国向房地产价格宣战》为题报道指出,中俄都面临大城市房价不断暴涨的难题,这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抑制房价,防范市场泡沫风险。

    5月30日,日本许多经济媒体介绍了中国出台的抑制房价的举措。日本专门介绍中国情况的“中国情报局”专门登载了一篇关于中国房地产的长篇分析文章。文章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股市一样,都是易被作为投机对象的市场。中国政府从2004年起推出了一系列抑制房价快速上升的政策,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是希望实现房地产业的软着陆。”

    中国房产是否存在“泡沫”

    中国房产确实很热,但到底是否存在“即将破裂的泡沫”,国际上仍有不同的看法。最先提出中国房地产“泡沫论”的是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分析师。该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曾认为:“目前2/3国家和地区正面临房地产泡沫危机,而即将到来的货币政策调整,将为全球房地产和世界经济带来更巨大的风险。在所有房地产泡沫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第一。”

    德国之声报道说,中国的房地产业使许多人看不懂,也使许多人成天提心吊胆。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有好几个脱钩:一是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脱钩,二是与物价指数脱钩,三是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脱钩。以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例来说,德国柏林的普通房价一般为每平方米(居住面积)1000欧元,较好的1500欧元,高档的3000欧元。德国劳动者平均月收入大约为2500欧元。如果不扣除生活开支,每个月约可以买两平方米住房,也就是说,德国人均月收入与每平方米房价的比例是1比2。而在中国,以上海为例,大多数劳动者的月平均收入大体上是2000元,这要五六个月才能买1平方米(建筑面积)住房。房价月收入比例大约为5比1,因此,大致上中德之间的差距高达10倍,由此可见中国房产的泡沫之大。该报道称,按这样的收入与房价比例去买房,在德国根本不可能拿到银行贷款。

    但是,欧洲房地产研究联合会主席本特·特纳教授却认为,房价收入比并没有通用的国际标准。世界银行的结论是,在低收入的国家,房价收入比普遍偏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破裂危险。在东欧、俄罗斯等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也曾经有过一个房价收入比逐渐增大再减小的过程。一些东欧国家房价收入比曾高达30比1,但市场并没有崩溃。

    韩国近年来房价也不断高涨,另外不少韩国人也在中国从事房地产业务。因此,韩国人对中国的房价也非常关心。《朝鲜日报》认为,中国各大城市正掀起房地产投机热,并推动房价不断走高。不过,该报认为,除了投机因素外,中国房价上涨有其特殊的原因,如长期房价较低,人们收入增加较快等,因此,中国房地产即使有“泡沫”,可能也并不严重,尚无迅速破裂的危险。

    中国房地产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的问题

    不管中国的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大多数国外媒体都承认一点,中国房地产近年来确实发展迅速。据《纽约时报》报道,仅2005年一年,上海建成的住宅和写字楼的总面积就超过了纽约所有写字楼的总面积。上海市现已建成4000栋18层以上的大厦,几乎是纽约的两倍,并计划在2010年前再建1000栋。《纽约时报》认为,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是中国多年来建设匮乏的结果。1949年以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基本上没有建造什么住宅和办公场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北京等城市才开始大兴土木,以弥补失去的时光。一位建筑设计师表示,“中国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几乎什没盖什么房子。现在政策放开了,老百姓对住房紧缩的胃口一下大增,房地产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人都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感到兴奋不已。”

    许多专家认为,虽然现在媒体热衷讨论房价问题,给人的印象好像中国明天就会发生普遍性的住房危机。但实际上,这并没有完全反映中国城市建设的真实面貌。不久前,日语版的《经济学人》刊登一条消息称,目前中国内地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为26平方米,日本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为15.8平方米。尽管这个数字在统计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差,但这是198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5倍多。一些专家表示,这个数字后面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权数——1980年中国城镇居民为1.9亿人,今天中国城镇居民是5.4亿人。因此,中国房地产取得这样的增长是惊人的。全世界过去200余年工业化和城市化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过这样的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教授伯戴特认为:“如今在中国部分地区,建设规模之大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过去50到100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时候。”

    随着房地产开发大幅增长,房价也开始以惊人的速度飙升。现在上海和北京的豪宅价格已经赶上了纽约的高档住宅。部分经济学家纷纷向人们发出房地产市场过热的警告。不过,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还将有数亿农民转移到城市打工和居住,中国房地产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中国人对住房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

    外国资本一边称有“泡沫”,一边加快投资中国房地产

    中国飞涨的房价让不少中国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欧美等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同时,却惊奇地发现外国资本正在加快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来英国广播公司(BBC)经常邀请专家探讨中国的住房问题,许多专家认为,国际热钱流入已经和中国储蓄利率低、物业税制度不健全一起成为拉动房价上涨的三个重要因素。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04年第四季度上海房地产交易中,购房者的23.2%是海外人士。2005年的头两个月,海外人士在上海高档房地产的投资同比增长73%。

    当摩根斯坦利的研究部门称中国房地产出现“泡沫”时,该公司的投资部门却悄悄进入中国。据《纽约时报》报道,摩根斯坦利2005年在上海购买了价值7亿美元的商业地产,高盛和美林证券在这个领域也都有投资,想从这块大蛋糕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现在有几十万韩国人在中国生活、居住、学习和工作,许多人在中国购置房产。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说,韩国公布房地产投机遏制政策后,首尔的房地产商纷纷前往中国,因而出现了韩国投资者大量购买中国青岛房地产的情况。现在青岛的居民对韩国人购楼表示不满。报道称,青岛市民认为韩国人在当地大量购房是当地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由于韩国企业和侨民剧增,市内一些公寓每平方米价格两年里暴涨了一倍,每平方米超过了1万元人民币。

    不断调控的中国房地产更有发展潜力

    对于调控后中国房地产的走势,德国《商报》认为,尽管欧洲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有所担心,但中国的优势在于,政府掌握着控制机制,可以做到给过热的区域降温。政府掌握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发放建筑许可以及对国有银行发出停止贷款的行政命令。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启动这一降温经济的措施。

    欧洲房地产研究联合会主席本特·特纳称,5年前的东欧市场与今天的中国市场相似。从东欧看,在发展初期,房价高涨。供应量上升之后,房价逐渐下降。中国最终也只有充足的供应量才能从根本上抑制房价。但是特纳同时强调,尽管如此,中国此时更应该重点关注移民,即从乡村迁到城市人群的住房问题。在中国,这些人群面临的住房问题是最严重的。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7:06

金融生态:50城市孰优孰劣?上海环境最好居榜首

“这是上海优良的金融生态所产生的正效应”。上海银监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沪外资银行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表明,外资银行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截至2006年3月末,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55%。以此可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关系到金融业的发展。

    50个城市排定座次

    针对我国近年来频繁暴露出的金融问题,人们忧虑之余也在寻找解决方法。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形象地把“金融生态”比作水族馆的自然生态。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对各大主要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过一年的努力,长达42万字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重量级“榜单”——5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综合指数排名也尘埃落定,上海位居榜首,北京排名第十,天津、重庆排名靠后。

    总体而言,东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较好,中西部城市较差。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市场化不高,地方政府职能冗杂,对经济干预多,法制建设也相对落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曾多次强调:金融生态环境不好,是一个体制和机制的现象。

    目前,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总体情况不错,但也有不足,与浙江等地区相比,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主导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性。

    京津渝各有优势劣势

    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它更多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特征。虽然目前的情形不太乐观,但是重庆的崛起将是一种规律。经济学家尹中立提出,当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中部地区的吸引力就会增加,越来越多的资本会向中部集中,中部自然就崛起了,另外,要吸引资本还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为资本转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北京的金融生态建设中十分重要”,李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有着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基础。但与上海相比,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竞争力的软因素(企业治理、文化、诚信)不强。李扬还说,北京的政府公共服务实际上偏重于为央企服务,而这对于北京金融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与北京毗邻的天津,近年来,金融外部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在转变政府职能、法治环境改善和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有些不足。

    每年推出新评价报告

    去年,首次对影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造成金融业不良资产和招致很大金融风险的非金融因素进行了梳理。各地政府和理论界开始普遍关注金融生态,有很多地方采取了切实措施。地方政府从不重视金融到重视金融,从重视到主动去创造适合金融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南京市长专门咨询了相关专家,他们针对南京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个突出问题提出要改善经济结构,在产业的多元化方面做点努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李扬指出,在给城市“把脉”之后,更重要的是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其中最关键的一剂药同时也是各大城市需要服用的药便是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根据央行的一项调查,在转轨时期,由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所引致的不良贷款占到了70%-80%。一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关键就是看政府有没有退出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退出以后,政府在工作范围和方式上所发生的变化。

    据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会继续跟踪研究各地方的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变化,每一年都会推出新的中国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报告,直到“金融生态”这个概念在中国被消灭掉。另外,还会推出一份报告来评述全球的金融生态环境。

    链接

    所谓金融生态就是指金融发展成长中所需要依赖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甚至包括历史文化环境等。这个词形象的表述我国金融风险复杂的形成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概念在国外是没有的,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梦里人间 发表于 2006-6-3 11:27:34

力保对华技术领先 德拒绝为沪杭磁悬浮掏钱?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由天然担忧、意识形态偏见及“中国威胁论”交织而成的,在知识技术上压制中国的做法,已经成为一堵阻碍中国国力再上台阶的厚墙。不止一家西方媒体提出,西方只有在创新方面继续领先才能有效应对中国的崛起。

    德拒绝转让核心技术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国政府已拒绝中国的要求,不愿以提供政府融资和转让敏感技术为代价,换取上海和杭州间一条43亿美元磁悬浮铁路的建造权。

    就在此次德国对该项目的融资和知识产权转让等问题持强硬态度一周前,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批评中国政府在保护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方面做得不够。

    在上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夫冈.蒂芬泽拒绝了中国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提出的、由德国政府提供融资的要求。

    德国为上海磁浮机场线10亿美元的预算提供了10%的资金。但一位德政府官员表示:“如果我们要把纳税人的钱投入另一条磁悬浮铁路,那么这条铁路将是在德国。”

    这名官员上周也驳斥了中国媒体的一些暗示,媒体称德方已同意向中国转让磁悬浮技术的“核心方面”,以获得该合同。

    一名接近这些公司的人士表示:“我们希望遵守机场线时达成的条款。悬浮和引擎技术将留在德国人的手里。”

    磁悬浮协议未能签署

    2006年5月默克尔作为总理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刚开始就已经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以往之处,它的经济快乐气氛比以往明显淡了一些,尤其是磁悬浮协议未能签署。

    本来德方大概期待着这次访问中能够签署磁悬浮延长线(上海到杭州段)的协议。但是,据德新社报导:“尽管进行了整夜整夜的谈判,但在建磁悬浮新段方面仍然未能突破。”主要的障碍是:“联邦政府不愿意从国库里掏出数以亿计的钱来补贴这个路段。”换句话说,中方提出了资金方面的要求,而德国政府不愿意。谈判进入了焦着状态。德新社还说,跟以往德国总理的访问相比,默克尔总理访问时未能获得很多诱人的经济合同。这次虽然签署的金额也不小,但主要是与中方伙伴合作的项目。本来,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将扩建在南京的化学基地,这是个特大项目,但谈判未能突破,巴斯夫公司也不愿意为了要在总理到来的情况下签字而作出牺牲。

总是怀疑中国“剽窃”?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人正在被迫面对一个不公平的现实: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特别是对华输出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吝啬”,另一方面,中国自主研发取得的一些进步,却往往被认为是“剽窃”所得。中国自行研制的“CM1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德国金融时报》描述说,中德磁悬浮列车的相似之处“令人惊讶”。对此,参与研制“CM1海豚”的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总工程师郑其辉反驳道,这“与德国技术毫无关联”,也没有使用德国的装配图纸,“一切都是中国的”。

    中国沪杭磁悬浮线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据新华网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4月26日透露,沪杭磁悬浮线目前正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上海磁悬浮线建设和试运营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会为沪杭磁悬浮线的研究、论证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

    据张晓强介绍,刚通过验收的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项目,实际单位造价约为3.1亿元/公里;目前高速轮轨的单位造价约为1亿元/公里。“希望沪杭磁悬浮线造价争取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从愿望上,我们当然希望磁悬浮线的造价越低越好,但作为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要求磁悬浮线的单位造价降低到1亿元/公里也太苛求了。因此,我们希望进一步通过多种措施降低造价,向2亿元/公里的目标努力。”张晓强说。   

    中国首辆自主知识产权磁悬浮列车运行试验成功

    新华网报道,中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个试验基地成功经过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该磁悬浮列车室外实地悬浮和试验运行综合调试成功,充分表明了中国已经自主掌握了该项技术,“更标志着我们从技术上已经有能力将磁浮铁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    来源:凤凰网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研究社--福建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