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痞子 发表于 2007-1-15 19:20:10

My Way

法国大牌影星阿兰.德隆不喜欢电影今天的这个样子,他曾写下一篇饱含伤感的文字,名为《我的电影死了》。文中说:
    啊,结束了,电影的“美丽时光”结束了。那种带来真正的梦幻、流溢着真正的梦幻、体验着真正的梦幻的电影,我是那么爱它,它死了。每个人都可以冲着它的尸体鞠躬致哀了。
    读到这篇文章是一年前。当时那种一股静静的哀伤的暖流漫过身体的感觉,至今我都铭记于心。因为阿兰的文字强烈地唤起了我的共鸣,唤起了我心底最深处无力消融的悲哀。
    我的文学也和阿兰的电影一样,在80后的张扬文字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之时,就已静静流失,被湮没在这一代的人们心中了。

    我曾写过,这是一个文学日益荒芜躁动的时代。人们推崇张扬,酷爱毫不掩饰的虚假伤痕。每个人都在表面活着的同时四处呐喊着无人了解的孤独,时时感伤着年华的老去,用华丽的文字渲染大段大段的忧伤,固执地锁在壳里,执拗地重复落寞。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暗潮汹涌的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安分,在水流般平静、沉默的表象下,人心惶惶,像冷漠的城市丛林中受伤的巨兽,焦躁的脆弱。
    我不喜欢这个年代,尽管我很好地融入了它疯狂的生活;我也不喜欢80后的所谓青春文学,尽管我无奈地接受了它。
    我的文学流失了。从浮躁的当代人心底流失了。

    阿兰在怀念他钟爱的电影时,那种笔触如流水一般轻轻滑过,我甚至可以透过文字窥视到他脸上那种笼罩着深深的喜悦与同样浓烈的忧伤的朦胧复杂的表情。
    从前,电影是红色的。在一座红天鹅绒的殿堂,摆着深深的扶手椅,人们在那里安然享受想象出来的东西。……戈达尔说的好:人们看电影时抬头,看电视时低头。而一旦抬起头,一切都变了,浪漫、勇气、优雅、骄傲需要人们抬起头。是的,从前的电影存在于红色的、魔术般的地方。现在,他们扼杀了红色。他们是谁?是电视、商业、金钱。这些狡猾的现代杀手显得毫无犯罪恶意,反而说“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民主主义杀手”。
    我的文学和阿兰的电影是一样的,不过它是金色的,那种怀旧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夕阳的碎金,流畅而又因岁月而凝滞,那种泛黄书页的历久弥香,清水一般纯净,历史一般凝重。
那样的文学,适合在老去的时光里,于宁静的黄昏安坐于空荡的门廊,任摇椅在身下缓缓的吱呀呀响着,是逝去时光的韵律。摊开书页在腿上,凝望着夕阳在天边挽留最后一丝绚烂的温暖,那种虚幻与现实完美结合所勾起的伤感就会漫上来,漫上来,直到再也无法将它们分开。
    阿兰发出这样的叹息:
    今天,当人们走进一家电影院,再没有走出现实的感觉。那又何必去呢?
    是啊。一向固执地认定,文学应该是这样一种透过书页让人领会到的东西,那即是:埋首书中时忘却现实,书中的世界取代一切,像魔法师的大幕布轻柔地笼罩所有;而放下书,则做完了时光旅行,从彼得.潘的梦幻中跳脱,并感觉这两个世界不可思议地和谐融合。时至如今,随手翻开一本80后的书,能瞬而体验到的,不是矫情的虚假,就是粉饰的现实。文学那种浮云遮月的美感,全被这张扬刺目的所谓青春如清道夫一般冷酷无情地扫净了,在历史的一隅无声饮泣。
    80后笔下我们那刻满伤痕的青春啊,像一朵造价高昂却俗不可耐的塑料花,透明的虚假。一字字,一段段,都是臆想的苦痛,空虚的呻吟。没有张爱玲的妖异,没有杜拉斯的真实;没有三毛的轰动,亦没有勃朗特的现实。没有村上的彷徨,没有卡夫卡的绝望,没有歌德的迷惘,也没有川端的纯净。没有米切尔的执拗,更没有渡边的疯狂。没有,没有,没有!!!
    80后的文字中,总隐隐透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愤世嫉俗,似乎自己已经经历过人生,体验过抉择。似乎自己的青春伤痕累累,每走一步都滴下殷红的鲜血。可他们最缺乏的,恰恰是一种自觉,一种深刻。可惜,在甚嚣尘上的追捧下,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苍白空洞与浅薄,没有人。他们就那样让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鲜亮的青春在碌碌无为的自怨自艾中消磨掉了所有光泽,成为一堆岁月的残渣,像风尘女子脸上的残妆,阑干纵横交错,脂粉散尽,人老珠黄。他们就那样让斯比丽笔下的单纯在日复一日的无谓厮杀中挥霍殆尽,蒙上世俗的丑恶灰尘,像骄傲矜持的贵族小姐,人生所有的意义就在于比着看谁虚伪的功夫更高明。
    那不是我爱的文学。《远处的青山》的隽永呢?《那一晚》的凄婉呢?《怀念肖姗》的真挚呢?《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理想主义呢?那不是我要的文字。我甚至不想称它为文学,它配不上。它玷污了文学,那块我心中唯一的净土,我那个悠远而美妙的梦。

    我一直是个怀旧的人,也许正因如此,我才无法忍受80后那些文字的做作与杂乱。我想要的是诗词的宁静,是散文的淡雅,是小说的现实,是杂文的犀利,是评论的精当,是戏剧的恢弘,是寓言的睿智,是断章的飘逸与单纯。而如今的时代,我跟不上它慌乱匆忙的脚步,跟不上。
    那么多的文字随着一支支神奇的笔消失在历史的风沙中,再也不愿回头。科技抛弃文学,带着快餐式、诙谐式文字勇猛直前。每每看着那些以精美包装和荒诞故事取胜的浅薄文字,我不忍卒读。我怕眼泪会掉下来,我怕自己不得不承认,我爱的文学已经被时代抛弃了,我爱的文学已经和阿兰的电影一样,永远的安睡了。
    害怕到无法呼吸。
    所以坚决拒绝村上商业化的新作,拜读《挪威的森林》却无视《海边的卡夫卡》;于是决绝的痛恨商业化的余秋雨,觉得他那些为写作而写作的垃圾文字糟蹋了熠熠闪光的《文化苦旅》。
    我掩耳不听,闭目不看,便可以暂时假装不知道文学在这些桀骜不羁的孩子手中,究竟是多么不堪的满目创痍。
    可每个人都在提醒我,日复一日地教导我,什么叫青春文学,什么叫新鲜血液。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为什么非要逼我知道,为什么非要迫我承认,为什么非要让我了解我的挚爱在21世纪的空气里有多么破败,为什么!!!
    就为了他们荒诞不经的青春吗?就为了他们自我折磨的伤痕吗?就为了他们那廉价的伤感文字吗?
    我的心在哭泣。而我爱的文学,那静静从人们心中流失的文学,已经连哭泣的能力都没有了。人们不明白,他们丢失的,是自己灵魂的意义。
    于是我也就留在过去的时光不追随了。既然时代的冷漠脚步我无心跟上。
    让孩子们在80后的张狂文字中成长吧,曾经那样安静的慰藉人心的文学,没有人会留恋没有人会记得。
    如果留在现时的代价是让文学沾满洗也洗不净的商业铜臭,我宁可让它悄悄退出台前,从人们越来越冰冷的心中流失,避免被结冰的命运。
    不是不甘心,我只是不懂。
    这个时代,还有日益躁动的我们。阿兰的电影都死了。
    我只是不懂。

    我的文学流失了。
    我也一样。
PS:我也是80后的孩子,一度的喜欢,一度的厌倦,I want go my way !

[ 本帖最后由 麦兜→痞子 于 2007-1-15 19:53 编辑 ]

我在睡梦中 发表于 2007-1-15 19:33:27

我也不喜欢80后的所谓青春文学,尽管我无奈地接受了它。

喜欢这句

★七○⑧落★ 发表于 2007-1-15 19:39:06

呵呵

麦兜又出来咯

我在睡梦中 发表于 2007-1-15 19:45:04

原帖由 ★七○⑧落★ 于 2007-1-15 19:39 发表
呵呵

麦兜又出来咯
你这绝对是水贴!

★七○⑧落★ 发表于 2007-1-15 19:46:24

呵呵
是太长了
太小了
我叫他编辑之后我再看

他不编辑:L

我在睡梦中 发表于 2007-1-15 19:51:47

回复 #5 ★七○⑧落★ 的帖子

你认真看啊,我就看了一遍啊

★七○⑧落★ 发表于 2007-1-15 20:03:41

80后笔下我们那刻满伤痕的青春啊,像一朵造价高昂却俗不可耐的塑料花,透明的虚假。一字字,一段段,都是臆想的苦痛,空虚的呻吟。没有张爱玲的妖异,没有杜拉斯的真实;没有三毛的轰动,亦没有勃朗特的现实。没有村上的彷徨,没有卡夫卡的绝望,没有歌德的迷惘,也没有川端的纯净。没有米切尔的执拗,更没有渡边的疯狂。没有,没有,没有!!!



我喜欢这段
看完了胖子的文学
才彻底知道我的文字是事实在在的废话连篇啊


版主加精啊

笑临危 发表于 2007-1-15 21:10:12

I AM NOT GONNA TELL OUT WHAT THE WAY YOU GO RIGHT NOW

我在睡梦中 发表于 2007-1-16 09:03:59

回复 #7 ★七○⑧落★ 的帖子

我也有同感,看了他的文章我发现我写出来的东西好肤浅

醉舞 发表于 2007-1-16 21:38:53

胖子,我们5#519的文豪!不吃饭也要顶!

我在睡梦中 发表于 2007-4-4 21:39:23

很好的文章,顶上来给大家一起分享!

麦兜→痞子 发表于 2007-4-5 19:44:36

什么时候深水港可以发3000字以上的哦...我想发长的....

ヤ;擱[淺灬メ 发表于 2007-4-5 20:04:20

回复 #1 麦兜→痞子 的帖子

我也是80后的孩子,一度的喜欢,一度的厌倦,I want go my way
做80后的孩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M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