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e 发表于 2009-2-10 16:34:14

名师解读:考研政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自2005年开始对试卷题型的结构做了修订,把题型规定为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含选做题)三种类型。以下就这三种基本题型及其命制加以具体分析。

1、 选择题
选择题虽然最后只要求选择备选项中的一项或几项,但必须全面审视所有的选项,比较分析后再作选择。这是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从内容上看,就是要看选项与题干之间在内容上的适应程度,简称“符合度”或“一致度”。完全符合、部分不符合者也视为不正确选项,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者也视为不正确选项。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占分比例约为16%,其优点是分值小,评分客观。保证它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确保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减少试卷的评分误差。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第一项评价目标即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有关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或基本事实的掌握和认知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由概念题演变来的。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该题型的正确率比较高,但得满分的比例不足10%。由于单项选择题的指向是明确的,不存在干扰选项,因此在各题型中是难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对于单项选择题在复习时要注重以下两点:一是注意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把握。二是由于单项选择题强调答案的惟一性,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区分。如谈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的
术语:第一、前提、中心内容、关键、说到底、根本点、本质、基本特点、显著特点等,如2004年第1题: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第4题: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Ⅰ(V+M)>ⅡC”;第6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第10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第11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等。另外一些在试题中出现的关键性的术语,如:集中到一点;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说;最大的任务;根本原则;集中体现等。这些词语规定了答案选项的惟一性、确定性。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占分比例约为34%,也属于客观性试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的第一、二项评价目标,即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以及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而进行命题的,但要求层次不高。从形式上来看,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单项选择题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了有关的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或是否对相关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辨别能力。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项与干扰项区别开来。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选了选项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因此,考生在该题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少选了正确选项,而在于多选了错误选项,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正确选项选了,错误选项也选了。从直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是考生排除干扰项的能力不强,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政治理论课的命题总思路是突出重点、覆盖大纲考查的知识点,而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是分别由两类题型来承担的,大题如分析题的主要任务、功能是“突出重点”,而小题如选择题、辨析题的主要任务、功能是覆盖考试大纲。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命题的首选。

2、 分析题
自2003年起,“考试大纲”将以往试卷中的论述题与材料题合并,统称为分析题,其占分比例在试卷中约为50%(含选做题10分)。之所以取名为分析题,意在考查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往无论是论述题还是材料题反映的情况看,这种题型的分值较大,可实现对考生多层次能力的考查,但缺点是知识覆盖面窄,考查知识点比较集中,且有较大的评分误差。论述题和材料题合并为分析题后,今后将逐步加大材料在题目中的应用,主旨在于要求考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有根据具体题目情境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接近于以往的材料题,但与以往材料题不同之处在于,选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的一组材料,也可以是蕴涵深刻含义的某一句、某一段话。针对设置材料的题目,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回答问题;而对于一段或一句话的题目,则需要考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底蕴,结合材料作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通过设置材料,给出了回答问题所需要的多数信息,大大减少了知识的记忆量,给那些知识记忆能力差,然而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考生提供了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与问题设置的相对开放性相适应,今后此类题目的答案要点的设置也应逐步探索它的开放性问题。分析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认识、评价或论述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否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所掌握有关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给予综合、归纳,并进行科学的评价。题型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一是要阅读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并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和综合概括。
二是要运用有关的理论或原理来分析问题,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明。
三是要对某些社会现象或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错误是什么,为什么是错误的,即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回答分析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不要离开材料,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对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
四是要适当联系实际,要从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来理解一些理论观点。由于分析题所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其选用的材料又反映不同的态度或立场,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差别,增加了这种题型的难度。考生要能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或观点。 
从近年来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相当多的考生对材料本身不能很好地阅读理解,归纳不出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因而对一些就材料本身提的问题也不能圆满地回答;二是对有关的国内、国际的背景材料缺乏全面的了解,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关的背景,这样对材料本身反映的一些问题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是有些考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没有掌握,对一些观点的评价和分析就显得有些无的放矢,当然,对要求引申的问题也就不能很好地回答。因此,考生首先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题虽然很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其次,要善于归纳、引申。从提问、材料中获取信息只是为解题提供了思路、素材,但是,分析题还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考生要运用所学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加以归纳和概括。
总之,政治理论科考试,是对考生的一次全面考核。根据近年来试卷评阅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下三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一是必须着重掌握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从考试的角度来讲,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始终是考试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从命题的指导思想看,突出的是对基本理论的考核;从题型看,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日趋减少,需要做理论分析的内容日益增加;从题目形式看,出题的方式越来越活,角度越来广。从答题的要求看,基本理论的比重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说明,考试的基本导向是要考生着重掌握好基本理论,而不是靠临时的死记硬背。考生在答卷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不扎实,没有真正理解,对整个问题的分析缺乏理论基础。因此,考生必须在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上多下一些工夫,只有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考试中才具有发挥能力的基础。如果在平时学习期间不能掌握好基本理论,到临考前去钻研数十万字的考研复习资料,这往往造成所花的时间与所得到的收获不成比例。
二是必须着力提高逻辑分析水平。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具有的一大特点是主观题目的比重比较大,强调逻辑分析和文字表达,因而如果逻辑分析和文章组织能力不行,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挥。一些考生在回答分析题时,逻辑分析混乱,前后重复,颠来倒去,就是说不清问题,答不上要点。结果文字写了一大篇,分数却很低。有的对问题的分析前后矛盾,一看就知道没有理解问题。因此,对考生来说,应该把提高逻辑分析水平看作是使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个基本要素。
三是必须着力提高文字组织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较差是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又一个突出问题。一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语句不通,文字不顺,心里想的意思不能表达出来,甚至把要说的意思表达错了,这在答卷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考生必须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加强对逻辑分析水平和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否则靠考前的临时冲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师解读:考研政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