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 李剑英驾战机迫降过程示意图。 水渠护坡与飞机机身。 前抛距机场跑道很近,仅有600米。可惜没迫降成功! 核心提示: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周围的群众深深地为这个优秀的河南儿女而感动,他们自发地到烈士殉难的地方为烈士祭奠。事故发生后,空军党委给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他为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这是空军党委对一名飞行员的最高褒奖。 16秒的生死抉择
2006年11月20日,是为李剑英烈士送行的日子。上午9时许,兰空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鲜花如潮、挽幛如云,哀乐低回。不到50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一张张悲伤的面孔,一双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将军、驻地县党政军领导、飞行员、普通士兵和家属、子女,还有自发地赶来的数百名群众的潮水为之汹涌,泪雨为之纷飞,战友们一遍一遍地呼唤着英雄李剑英烈士的名字......
2006年11月14日,兰空某团驻地天气少云,能见度大于10公里,是个飞行的好天气。上午11时17分,飞行员李剑英(代号639)驾某型歼击机双机起飞,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起飞、出航、空域动作和返航、解散加入起落航线均正常顺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是李剑英和自己心爱的战鹰一起进行的最后一次飞翔。
“639起落架好,大力臂!”“639襟翼全放!”12时02分许,飞行员李剑英接连向指挥员报告。 “检查好三转弯!” “着陆!”指挥员指挥回答。
战机像往常一样下降高度,进入三转弯,加入下滑线,一切动作都是非常的娴熟。
12时04分09秒,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突然遇到鸽群撞击,发动机"砰"地一声巨响。
12时04分09秒,639:“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
12时04分15秒,639:“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
12时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12时04分25秒,飞机解体爆炸。
这是李剑英烈士最后和塔台的三次通话,即使是在最后的一次通话中,他的声音依旧的沉稳,未听出任何的慌乱。
告别竟然是如此的短暂,李剑英在最后的时刻放弃了跳伞,放弃了能生存的三次机会,烈士走了,长眠于了那片沃土,常伴于那块蓝天。
是什么原因使李剑英放弃了跳伞的机会?在第一次通话中,为什么要调整跳伞?为什么放弃跳伞改成功率较低俄迫降?
鸟撞飞机是世界性航空难题,每年都有不少民航、军民飞机因此遭遇空中险情和空难。一些双发、多发飞机撞鸟后,可以关闭打坏的发动机,采取单发航行着陆,而李剑英驾驶的战机是单发机型,想要着陆难度可想而知!
在李剑英第一次报告飞机撞鸟的时候,战机距机场跑道头2900米、高度为194米。一时间,机身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徒然下降,温度急剧上升,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险情在一步一步地加重。04分15秒,战机在127米的高度时发动停车!他马上报告指挥员:“我撞鸟了……”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在遇到类似特情时,往往会报告“我撞鸟了,跳伞!”而李剑英却报告说“要调整跳伞”,他到底要调整什么?据事故调查组人员推断,如果不调整而直接跳伞,飞机很可能坠毁在村庄田野,必将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他要调整跳伞,目的在于避开村庄。据介绍,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则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共有814户。沿下滑轨迹依次分布3个村庄、共268户,居住着3500口人。
此时此刻的战机,发动机转速下降,温度急剧上升,剧烈抖动,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险情在一步一步地加重剧。04分15秒,战机的高度在127米时发动停车!按照规定,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但他意识到,跳伞立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飞机将会坠毁,而且可能落在村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就会不堪设想。另外,李剑英驾驶战机多年,深爱他的“伙伴”,想做出跳伞、抛弃战机的决心实在是太难了,哪怕只要有一点希望,就是遍体鳞伤,也要把战机驾回去。密集的村庄和心爱的战机,影响和改变了他的跳伞决心。李剑英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地操纵着驾驶杆,努力把这匹不听使唤的“野马”驾驶到没有人烟的跑道延长线,并沉着冷静地向指挥员报告:“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 看着战机就要接近跑道延长线,04分18秒,他再次报告:“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起落架缓缓收起,战机急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飞机机头微微上仰,着落在跑道的延长线,并像箭一样地向前冲出,当冲至离第一接地39.3米处,不巧被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护坡阻挡。12时04分25秒,飞机撞击后悲壮地爆炸解体,他自己粉身碎骨,血肉之躯融入了火热的训练场。
飞机解体后发生的爆炸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爆炸现场距离最近的一位群众不到20米的距离,幸运的是,没有一名群众受到伤害。
“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兰空某部的部队长李少华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事故发生后,空军事故结论组在检查飞机残骸,座舱前风档玻璃中上部发现不少散射状血迹和鸟毛,发动机Ⅰ级压气机叶片呈被软物体撞击损伤的典型特征。在跑道北头延长线2.9公里处发现12处散落的信鸽残体。
当时的指挥员,李剑英所在飞行大队大队长胡晓东亲眼目睹了李剑英的壮举,他告诉记者:“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保全自己的生命,但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但毫不选择了牺牲,这是一种坦荡,一种无私,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
七尺之躯搏长空,信念何重身何轻。从准备跳伞到调整后跳伞,再从准备迫降到执行迫降,短短地16秒,李剑英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光荣地发扬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光荣传统。短短的16秒钟,他用忠诚飞完了生命最后的航程,成为人生最为壮丽的16秒。由于李剑英地英雄壮举,人民生命和财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李剑英却壮烈牺牲了,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歌。
一个瞬间,他用生命维系了对百姓的爱戴
敬上一瓶白酒,献上两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
200年12月28日上午十时40分,李剑英烈士牺牲地附近的群众和学生再一次自发地来到了李剑英烈士的牺牲地点,用这些当地老百姓最为朴素的方式来祭奠这位为了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英雄。
这里是英雄地殉难地点玉井镇的白塔村附近的一块田地里。烈士殉难的地方,土地已经被烧成了黑色,在距离烈士殉难处北方约50米处的水渠大坝上,也有一片被火烧过的痕迹,再向北约40米处,有一道约20米长,20厘米深的痕迹,陪同的专家告诉我们,那就是李剑英驾机迫降时,飞机与地面刮出的痕迹。
83岁的贾应廒老人来了,白发苍苍地白塔村老支部书记曹忠义来了,尚在读书的儿童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来了,殉难地所在的玉井镇的副书记康发辉来了,附近的村民基本上都来了……群众们围聚在李剑英烈士的殉身处,低头默哀,他们祝愿在李剑英烈士常伴的蓝天能听到他们的祈祷,能看到他们的感动,能收到他们的感谢……
现场的很多人都曾经亲眼见到李剑英烈士为了减少损失所做出的英雄壮举,在他们向记者诉说的同时,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他们为这位英雄的飞行员感到骄傲。
赵林生,附近杨庄村的村民组长,李剑英烈士牺牲那天,他正在自家的田里挖葱。
“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也习惯了飞机飞行的各种声音。那天,我听见有架飞机发出‘咕咕'的声音,慌忙抬头。就看见一架飞机飞得高度很低,速度也没有刚飞过去的那一架快,当时我就想,我就知道这架飞机肯定出事了。”赵林生说,时间非常的短,就看到飞机落地了,向前滑出去几十米后,撞上了水渠的堤坝。“飞机在撞上的一瞬间,曾经有过抬机头的动作,但是没能成功。飞机折成了两截,机头飞到对面去了,随后冒出了黑烟,然后爆炸。”
赵林生和在附近干活得村民试图跑上去,但是持续不断地爆炸阻止了他们。“是这位飞行员救了我们,当时飞机的正下方就有两个村庄仅挨着,田地里也有很多干活得村民,因为当时正是挖葱和白菜的季节。如果他不迫降的话,肯定会造成老百姓伤亡。”赵林生告诉记者,在烈士殉难的地方,经常有村民来自发地悼念,这次听说来自烈士家乡的媒体来了,周围的群众又自发地赶到这里。
[ 本帖最后由 为人民服务 于 2007-1-5 12:0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