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H病毒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以前的各种病毒最多只能破坏硬盘数据,而CIH却能侵入主板上的Flash BIOS,破坏其内容而使主板报废。CIH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要轻视病毒对硬件的破坏。很多人现在已经开始担忧:CIH越来越凶猛,同时会不会有更多的破坏硬件的病毒出现?其实,本人分析了一下。病毒破坏硬件的“手段”,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9 G6 y: g6 s) n* W% v
' S& ]- R% n8 Y4 j% ^$ i7 @/ A- C1 t
1.破坏显示器
2 C( y/ y. b5 k$ O& }" _7 D: K; j) [& `/ g9 E
众所周知,每台显示器都有自已的带宽和最高分辨率、场频。早期生产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带宽大约只有35-45MHz,对应的最高分辩率为1024×768@60Hz场频;目前的14英寸彩色显示器,带宽大都有60MHz,对应的最高分辨率为1024×768@75Hz场频;15英寸彩色显示器(高档的),带宽有110MHz,对应的最高分辨率为1280×1024@85Hz场频。大家可以查看一下显示器的说明书,上面都有场频与最高分辨率的配合。若其中有一项超过,就会出现花屏,严重了就会烧坏显示器。病毒可以通过篡改显示参数来破坏显示器(如把分辨率、场院频改到显卡能支持的最高档等)。虽然新型显示器有DDC标准化与系统联络,但病毒想钻空子并不难。所以大家如果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器出现了花屏,要立即关掉显示器的电源,重新启动后进入安全 模式再找原因。
' X4 M2 I6 ]( {: r/ D1 [) y2 n& I. G0 ]5 T* h2 y# x6 g4 Z& R% [3 a
2.超外频、加电压破坏CPU、显卡、内存等 5 O" f% a2 [, ?/ v5 E: T5 Q
$ \2 H: @$ F- x# X# Y
目前新型主板采用“软跳线”的越来越多,这正好给病毒以可乘之机。所谓“软跳线”是指在BIOS中就能改动CPU的电压、外频和倍频。病毒可以通过改BIOS参数,加高CPU电压使其过热而烧坏,或提高CPU的外频,使CPU和显卡、内存等外设超负荷工作而过热烧坏。这类事件的前兆就是死机。所以,如果发现机器经常死机,就要赶紧到CMOS中看看以上参数是否有改动。可喜的是,目前很多主板都有CPU温度监测功能,超温后立即降频报警,可以基本杜绝烧坏硬件的情况发生。 7 }( a, d9 Z0 S
- C! G+ w3 m. j3 t; m& P6 O 3.超“显频”破坏显卡
2 V+ b3 i( h4 \$ ~( {
; p, m0 g& \0 ~: Z 目前很多中高档显卡等都可以手动改变其芯片的频率,并且改的方法更简单:在Windows 注册表里改。病毒改动了“显频”,显卡也就容易超负荷工作而烧坏。这种事件的前兆也是死机。所以,死机时也不要忽视对“显频”的检查。另外还有一种减少烧坏显卡的可能性的办法,那就是……(什么?你已经安了两个风扇了!?) ' c, V- r& N6 }! {. q* \# ?
! v6 z( Z. \ V7 _
4.破坏光驱 , L7 h+ B. y: R/ m3 J' n
& b- u# y8 o* A K% C; G
光驱中的光头在读不到信号时就会加大激光发射功率,这样长期下去对光驱的寿命极为不利。有人做实验,让正常的光驱不停的读取一张划痕很多,信号较弱的光盘,28小时以后光驱就完蛋了。病毒可以让光头走到盘片边缘无信号区域不停的读盘,结果光头读不到信号,便加大发射功率不停地读,要不了几天,光驱就要“No Disc”了。所以要经常注意光驱灯的闪亮情况,判断光驱是否在正常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