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小家|集美大学生活【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水产学院,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财经学院,体育学院,航海学院,集美学村,石鼓路,龙舟池】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ui

台湾新一代美容教主:牛尔谈基础保养化妆&牛尔老师观念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2: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 何 看 懂 保 养 品 成 份 及 标 示
No.16
****************************** [ 如 何 看 懂 保 养 品 成 份 及 标 示 ] ******************************
牛尔

长痘通常不只是油腻与否的问题,而是成分中有无刺激长痘的成分,请看以下我写过的一篇文章:

揭开瓶身下的秘密 - 如何看懂保养品成份及标示

现在你购买化妆保养品的时候,除了专柜小姐滔滔不绝的销售话术或广告中许多吸引人的形容词之外,是否开始留意化妆品漂亮瓶身下的秘密:到底这些保养品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而哪些成份对您的肌肤有害,哪些成份足以证实其真正效果?您是否知道,国内的卫生署规定从今年五月开始,不论进口还是国产化妆品,都必须将所有成份以英文或是中文一一列出,其实眼尖的您应该早已发现,以往美国或者是欧洲的化妆保养品,在外包装或者是瓶身早已有全成份的标示,这是因为美国从1974年、欧洲国家自1996年开始就已经全面实施化妆品全成份标示,日本也已由去年4月一日开始正式实施,尽管化妆品许多成份都是一堆艰涩困难的化学名词,可能真正化学专门科系的人都未必非常了解,然而熟悉化妆品成份,不仅可以让您买得更为安心,而且更能选择适合您使用、又真正物美价廉的产品。就让本篇来教您一些小撇步,让化妆品瓶身底下的秘密无所遁形!


保养品的基本组成

基本上保养品最主要的组成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功能性成份,一为剂型性成份,所谓功能性成份就是保养品本身最主要的功能性及诉求,而剂型性成份就是构成保养品特殊质地及香味所使用的成份组合。例如一瓶洗脸的产品,其最主要的功能性成份就是界面活性剂或是起泡剂,它会让产品具有清洁功效,然而界面活性剂或是起泡剂也有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因其种类不同而会有不同的清洁功效与不同的刺激性,这时若你能辨识何种界面活性剂较为刺激,何种界面活性剂较为温和,就能够选择较适合自己的洗脸产品。至于说要让产品变成洗面胶、洗面奶、洗面露还是洗面皂,花香、果香、草香还是无香,则就是运用剂型性成份所调制出产品的特殊型态、质地与气味,基本上剂型性成份主要是由水分、油份、乳化剂、加上少许的香料、色素及防腐剂所组合而成,牵涉到产品的视觉(透明与否)、嗅觉(何种香味)、触觉(质地浓稠还是清爽),剂型性成份对产品本身的功效影响不大,但是却会影响不同肤质的适用程度与使用时的感官与心里效应,若是能够判定哪些剂型成份不适合自己的肤质,或是哪些剂型成份容易导致过敏刺激,在购买时先予以过滤,就能够确保使用后不致出现大问题。所以,制造保养品其实就像我们做菜一样,要先考虑选择什么样的食材来达到营养健康的诉求,而且吃进去肚子里不会拉肚子,这就是从功能性来考虑,接着如何让这道菜除了营养丰富外,还能够色香味俱全,而这方面的考虑就比较难拿捏,因为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人喜欢吃的清清淡淡,有人则喜欢重咸重辣才够味。而挑选保养品也正如挑选菜色一样,除了用的感受舒适之外,还要考虑其实际效能,最后再比较价位来挑选出经济又实惠的产品,所以如果你的预算有限,你就不会在意洗脸的产品里面是多加了Pitera或者是多了1/4乳霜,因为这些成份基本上停留在脸上的机率不大,都会被水冲走,只要先选择适合自己、温和不刺激的界面活性剂或起泡剂,再依照自己喜好的剂型香味与适用肤质做考虑,就能买到最划算的洗脸产品。


功能性成份介绍

除了清洁类产品之外,若依照保养品的功能来区分,大致上可以分做美白淡斑、控油除痘、抗老除皱以及防晒成份,而卫生署也特别针对此一疗效性成份纳入含药化妆品的管理,凡是添加这些成份必须先经过卫生署的检验,确定其浓度与剂量符合标准,才能予以上市,所以如果你选购的保养品,有上述功能性的诉求,最好察看一下瓶身或外盒中文贴纸有无标示其许可字号以及药用成份的浓度,如果并没有标示药用成份浓度,而在核准字号的部分打上:依政府公告免备查的字样之时,这意味着这一瓶产品并非卫生署所认定的含药化妆品,自然而然也就比较没有所谓卫生署所认定的美白、除痘、除皱或是防晒的功能,同时你也可以从其标示的药用成份浓度,判定出其有效性,当然通常浓度越高,其功能性就相对提高。例如同样是标示Titanium Dioxide二氧化钛(一种物理性防晒剂)的防晒产品,添加10%自然就比5%防晒效果强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见的功能性成份
No.17
下面介绍一些最常见的功能性成份:

美白成份:目前卫生署认定有效的成份只有五种
英文名 说明 最高浓度
1.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 简称MAP,中文名:维他命C磷酸镁,是一种维他命C的衍生物,比纯维他命C安定而不易氧化,常用于美白产品 3%

2.Kojic Acid 曲酸,是一种米麦或豆类发酵的产物,美白功能佳,但是有些人会对曲酸过敏,许多强调淡斑的产品会使用 2%

3.Ascorbyl Glucoside 维他命C糖甘,亦为维他命C的衍生物,安定不易氧化 2%

4.Arbutin 熊果素,日系品牌的淡斑产品主要成份,有些人对此成份会产生过敏 7%

5.Chamomile ET 甘菊萃取,不具美白功效,但由于能抗过敏、抗发炎,故能防止晒后的黑斑、雀斑恶化,所以也被认定是属于美白的药用成份之一 0.5%

然而要注意的是,目前最热门的美白成份:左旋C(L-Ascorbic Acid),卫生署并未提出相关含药规定,所以市面上标榜左旋C的浓度不一而足,最高还有超过20%的,消费者也无从判断其真假,所以建议购买这类产品时最好咨询皮肤科医师的意见。

抗痘成份:以下是四种最常见的含药成份
英文名 说明 最高浓度
1.Salicylic acid 水杨酸,能够促进肌肤新陈代谢,防止毛孔阻塞与粉刺面疱。卫生署建议须加注紧语:不得长期使用接触于皮肤,三岁以下婴孩不得使用。 0.2%~0.5%

2.EstradiolEstrone Ethinyl estradiol 女性荷尔蒙(动情激素)之衍生物,能够防止粉刺及肌肤异常出油 前两种200IU/g后一种500IU/g

3.Trichlorosan 三氯沙:一种杀菌成份,协助治疗面疱 0.3%

4.Sulfur 硫磺,一种强效杀菌剂,治疗面疱 2%

此外,对青春痘也相当有效的果酸产品卫生署虽然尚未规定其浓度限制,不过通常选择保养品级的果酸浓度最好使用10%浓度以下,目前卫生署的规定是果酸产品必须注明其PH值(酸碱值)必须大于3.5。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果酸其实是:甘醇酸,英文标示:Glycolic Acid,功效与水杨酸类似。使用这类产品一定要加强防晒,白天尽量少使用,以夜间保养为主。

抗皱成份: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抗皱成份以维他命A衍生物为主,由于维他命A能够促进肌肤新陈代谢,促进真皮胶原蛋白再生,缩小毛细孔,所以非常多厂牌的保养品添加维他命A及其衍生物,然而此类产品浓度标示也最乱,建议多比较再选择:
维他命A的衍生物有:
1.A酸(Retinoic Acid):效果最强、刺激性最强,保养品禁止使用此成份,限定于治疗青春痘的药品,本产品应询问医师之后局部使用。
2.A醇(Retinol):效果较明显,但刺激性较强,白天使用要注意防晒。
3.A醛(Retinal):效果居中,同样要注意刺激性的问题。
4.A酯(Retinyl):效果最不明显,但是最为温和。
此外,一种称为凯因庭(Kinetin)的植物荷尔蒙亦是近年来较为走红的抗皱成份,基本上比维他命A温和,所以更适合敏感性肌肤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2: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防晒成份
No.18
防晒成份:卫生署目前规定的防晒成份大概列出30多种,其中只有两种是属于物理性防晒剂,其它则皆是化学性防晒剂

1.物理性防晒剂:以粉末形式附着在肌肤表面来阻隔紫外线,有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及氧化锌(Zinc Oxide)两种,优点是温和不刺激,适合敏感性肌肤,而且能同时阻隔两种波长的紫外线,甚至红外线及可见光也能阻隔。缺点是会让肌肤颜色变得较白,浓度过高会比较不自然。

2.化学性防晒剂:早期的化学性防晒剂以吸收中波长紫外线(UVB)为主,较安全的化学防晒剂有:水杨酸盐(Salicylates)、桂皮酸盐(Cinnamates)及邻胺基苯甲酸盐(Anthranilates),近来比较重视同时添加能够吸收会造成肌肤老化的长波紫外线(UVA),较具代表性的成份有麦素宁滤光环(Mexoryl SX及XL)及Parsol 1789(又称为avobenzone或是Butyl methoxy dibenzoyl methane),化学性防晒剂的优点是擦在肌肤上会渗透至角质层中,不会让肌肤变色,缺点则是有些化学性防晒剂不太稳定(如Octyl dimethyl PABA),容易刺激肌肤,这类成份要特别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2: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养品特殊标示
No.20
看懂保养品特殊标示
藉由观察成份内容,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功能性成份,与如何避免一些较具有争议性的成份之后,其实你也可以从产品本身、品名或是卷标上特别文字叙述的字里行间来判断保养品的一些特色及线索:
1.清洁产品:通常洗脸产品若是呈现透明胶状型态、则这类产品比较不会有产生面疱粉刺的机率,反观若是呈现不透明的洗面奶剂型,则有可能过度滋润、或是含有皂性、要不就是含有致面疱成份的合成酯类,若是产品的品名有Foaming或是Foam的英文字样,则代表产品遇水会起泡,洗后的感觉较干净。

2.防晒产品:特别注意有无同时标示UVA及UVB,甚至还有IR的字样,这代表产品本身可以同时阻绝长波及中波紫外线,甚至连红外线都具有阻隔效果,防晒系数多寡除了注意标示SPF值之外,针对长波紫外线有无特别标示PA+~+++等标示,此外,针对海滩、外出活动等休闲防晒的产品有无标示防水性Waterproof、抗水性Water-resistant与抗汗性Sweat-proof的标示。

3.美白产品:美国的美白产品规定若是真有淡化斑点功效,产品品名及诉求可以标出Lightening 字样,若只是促进肌肤肤色均匀,有光泽,则不可使用Lightening 而只能使用Brightening的字样。

4.油性肌肤适用产品:注意有无Oil free(不含油份)或者是Non-comedogenic(非致面疱性)的特殊标示。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应注意事项
No.21
保养品标示其它应注意事项

1.用途用法:这曾经是某知名化妆品公司出过的一次糗事,翻译人员错将一瓶沐浴后的身体保湿用品翻译成沐浴凝胶,结果造成消费者买回去洗澡洗了半天还洗不干净,另外我们也曾遇到过女生送男友刮胡泡沫,结果被男友当成头发造型慕斯的例子,其实这种事情可能也会发生在妳身上,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仔细看懂保养品正确的使用方法,别过度信任自己以往的经验法则:例如有些洗脸产品需要在脸干燥的时候使用,有些卸妆产品使用后不需用面纸擦拭,直接用水冲掉,有些身体去角质产品则建议在沐浴之前使用…

2.保存方式及期限:一定要熟读产品正确的保存方式以及使用期限,像最近很热门的安瓶式左旋C产品就必须在产品开封后10天之内用完。

3.PH值(酸碱值):一些果酸产品会特别加注PH值,卫生署的规定是必须高于3.5,然而若是果酸产品PH值一旦超过4,事实上已经没有什么效果,浓度再高也没用。

有人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其实,我想女人的梳妆台上也总是少了那么一瓶完美的保养品。希望藉由这篇文章能让您对保养品瓶子里面的秘密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下次您购买保养品时,除了注意漂亮吸引人的包装、味道好不好闻之外,还能够多留意标签上的种种标示及成份介绍,帮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保养圣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诚毅小家 ( 小家社区工作室 闽ICP备05007965号 )

GMT+8, 2024-6-10 23:16 , Processed in 0.0489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