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硬盘常见问题的解决7 R1 T3 K9 U9 m) l: u: m: t
; t* N* N, ^* V6 Y8 h! Q
移动硬盘是一个非标准的usb设备,使用中远不如鼠标这样可靠,问题多多,这里就很多常见情况总结一下:
/ ]7 _. n, I; `8 G4 O9 O r1、如果你的硬盘盒子是50元以下的,尤其是标着IBM字样的,请赶快换掉这个盒子。这种盒子早期还可以,自从03年起生产的质量就不可忍受了,很多的故障都发生在这种盒子上,如果您还爱惜你的硬盘,请换掉它。( x7 ?7 p& v1 x- w# L0 O6 c8 [
2、移动硬盘分区不要超过2个。
/ G3 o. V, w! c% R3、使用200元以下盒子的移动硬盘最好都不要插在机器上长期工作,移动硬盘是用来临时交换数据的,不是一个本地硬盘。相比于笔记本内置的,移动硬盘里面的笔记本硬盘时刻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盘下载资料等,然后copy到移动硬盘上,而不是挂在机器上整夜下载。这个说法等于给在usb1.1接口copy海量数据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copy数据赶紧加个usb2.0卡吧。
( E& D5 d5 X& F% `" H4、不要给移动硬盘整理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就是把整个分区里面的数据都copy出来,再copy回去。( f) M! _. s. V+ G: N. E; F A- w
5、移动硬盘认不出或者copy会断线如何解决?
/ q/ _* P/ K: A$ ^(1)不使用usb加长线,这种线的质量一般不太好,会使usb数据同步出错,使移动硬盘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原因同前。尽量把移动硬盘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8 a8 i7 p! g+ Y* |# a1 R- A0 D
(2)淘汰你的劣质usb硬盘盒,更换劣质的数据线为带屏蔽层的优质usb线(就是比较好的盒子带的线)。
; U" F2 o% f- c+ o" b( Y7 u* A2 c(3)usb接口兼容性不佳,非intel芯片组的主板有时候有usb兼容性差的问题,但是现在正在销售的主流芯片组里几乎只有nforce2了,传说新的bios和usb驱动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实践证明改善很有限。彻底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只有购买一个pci的usb2.0卡,其他参见6。
3 p" f& X3 }* r2 d6、如何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供电不足是5的一大原因) 9 z# Z. [) c3 O Z/ R0 F5 o
(1)购买比较好的usb移动硬盘盒。
" @# W2 p e# A' U; s+ H+ B(2)购买4200转的笔记本硬盘做移动硬盘。不要买5400转的。 不要相信硬盘上面标的电流值,那没有参考价值。 实践证明 hitachi 的4200转诸型号比如 4k80 4k40 80GN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般不买富士通或者东芝的,因为在大陆没有正式的渠道商。一般也不买st的,因为ST的硬盘一般都是5400的,尽管电流值标的是0.47A。
/ z7 g' r' Z/ _4 w( A5 r/ f(3)购买笔记本电脑时,考虑一下一下usb口的供电能力。 已经证明usb接口供电能力太弱的是:三星Q20/ dell 300m/X300 ; sony V505 ; IBM R40之前的几乎所有R;toshiba P2000/2010 ....usb供电能力差,多见于日韩系轻薄机。 我最赞赏的就是IBM X31的usb口,不管移动硬盘(哪怕是5400转的);外置combo一律通吃,其供电能力不亚于一般台机。 如果购买pci的usb2.0卡,要挑有4针辅助供电口的;如果购买笔记本用的pc卡usb2.0转接卡,要挑带一个变压器辅助供电的,好歹也要有带一个ps2辅助供电线的。
: w3 r& v0 W5 b# _% ?9 n! w0 e(4)移动硬盘盒子自身也有辅助供电线的,好盒子直接给一个变压器,差的盒子也有ps2或者usb的供电线,供电不足时当然要插上,即使usb口足够带动硬盘,如果不是短时间工作,建议也插上,usb接口的供电总是很勉强的。: W# A! R4 {' w9 P3 j8 U
7、千万不要混用供电线!!某个盒子的线就只给某个盒子用,某张pc卡的供电线只能给那个型号的卡用。供电线的接口电压定义各有不同,乱插轻则烧盒子,重则烧硬盘。
5 Z$ {6 P1 y1 n3 n3 W" P8、如何让移动硬盘跑得更快? copy大的文件肯定比细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数据都是针对大文件copy的。
0 F3 r; ^2 W+ F1 ^2 ] s7 [' p(1)usb1.1 必须升级为usb2.0。 台机有pci的usb2.0卡, 笔记本有pc卡的usb2.0卡。买卡时不能贪便宜,100元以下的笔记本卡,50元以下的台机卡都不要买。
. T+ \6 V' v( ?' G) F7 x4 M. X(2)硬盘的型号要新一点,一般02年起生产的盘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 n( U+ d4 g8 J7 S' U& W(3)usb接口 : 首先供电要足。控制芯片 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桥带的为佳, 其次ALI ,最次VIA。不过这些芯片其实都有15M/S的能力,还要看pcb板的设计和做工。 6 T ]2 z7 Q/ i) `0 A9 d% T
(4)盒子要好。芯片的选择 ISD300 > ALI 5621> meson?(忘了型号)> GL811 =ALI (猥琐版,型号忘了,很小),NEC的桥接芯片很少用在硬盘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驱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错,可以和ISD300相比。 实际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转接卡一个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设计与做工。 卡和盒子,拣贵的买肯定没错的。
$ w4 h, Y& p6 K, F' |(5)本地硬盘也要足够快。 8 G. J5 l! i9 o1 B
(6)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么在 笔记本硬盘, 盒子, 接口, 本地硬盘之中至少有一个瓶颈。 我用ASUS intel 845PE主板,元古双接口盒子(ISD300),hitachi 80GN的硬盘,本地硬盘ST7200.7, 速度可以达到 22M/s, 同样平台用罄城GL811的盒子也达到了18M/s。 22M/s已经几乎是硬盘传输速度的极限了,似乎这个时候usb2.0的带宽还没有喂饱。 劣质usb卡甚至只能跑到4M/s足见差距。 + f6 z+ s/ n& \5 a
(7)太多细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后再copy。我喜欢的电影《暴力街区B13》, h) K. K$ Z2 R
% q2 o2 ^1 q# d U: I o4 j
9、1394移动硬盘的专述: ! J9 l. H" i+ ~5 D/ C4 f
(1)供电: 机器自带的6针1394口额定电流为1A,已经足够带动所有移动移动硬盘,甚至台机硬盘。 4针口不供电,必须给移动硬盘另外供电。 pc卡接出来的1394也不能供电,必须给pc卡或者移动硬盘工供电。 % Q1 J) t& ] Y' q6 W* B8 g, K: N
(2)1394接口: 以TI双芯片为最佳;ricoh的也很不错,不过很少出现在零售的卡里, IBM X系列板载的常常是ricoh的,ALI的还可以, VIA的最差(一般台机主板板载都是这个),不过还是那句话,做工比芯片重要。
, z2 D7 i( n2 o3 U, D6 Q(3)盒子: 一般的移动硬盘的1394都是用oxford911 桥接的,没看到缩水的芯片。oxford922是一个更加优秀的IC,单芯片搞定usb2.0/1394双接口,现在已经有一些高档3.5寸硬盘盒使用,2.5寸的盒子还没有看到。 PL-3507是台湾一家ic设计公司的产品,同样是单芯片双接口,性能待测,我刚看到产品。
4 r& C1 J, O7 A/ Q5 U) m& A(4)实测: 我的平台用了一个TI双芯片的PCI1394卡, 元古双接口盒子(oxfd911),80GN,速度也是22M/S。 曾经测试过的顶峰速度也有24M/s。 而同样的盒子和硬盘在compaq X1000(板载VIA1394IC),速度是17-18M/s 。
" S) ^. v: b4 c% [! \3 m! @& N& d(5)1394的最大优点是CPU占有率低。& i$ Q, f1 n j" E9 z8 d
10、妥善保护你的移动硬盘。切忌摔打,轻拿轻放;注意温度,太热就停;干燥防水,先删再拔。 . k1 o1 e6 i, v" t5 q6 ^, o
关于里面疑问的回答:
5 U# ]& T* S- F& |# _3 ^- x0 Y( M为什么不能给移动硬盘整理碎片呢?是整理碎片对硬盘不好吗?那笔记本是不是也要尽量少整理碎片呢? # z0 J/ F6 |; Y y
外置硬盘通过一个usb接口和主机连接,如果同时数据上行和下行,速度会很低,而整理磁盘碎片的过程就是就是数据的频繁上行下行,由于速度慢,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 还不如copy出来再copy 回去。1394也是一个道理。
) b `3 X( j8 r( N V: l2、供电充足时分区数量和使用效果无关。 3、对于现在常见的金属移动硬盘盒,它的工作温度比内置的可爽多了。内置硬盘出问题更麻烦,所以我都是直接下载到移动硬盘的分区中,然后在分类备份。
8 \# {: n2 B1 A C5 i6 C分区的数量多了在接通时,卷标的弹出会很慢,与供电的问题倒是确实无关。移动硬盘里面的硬盘工作环境恶劣不仅仅指温度,还有恶劣的供电状况, 简陋电路接出来的ide接口。 ' Q5 y) h$ i% j* b6 ?: L# U
' h2 @: N# k+ O: x
) ^9 K4 S! Z+ l& @7 @5 Q0 Y/ {1 X. E+ C6 V
& @6 C2 I8 d$ M; Z& p+ H1 T* D转自爱好者论坛(《电脑爱好者》官方论坛)http://bbs.cfan.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