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成功学对中国教育的危害
自1995年以来,我们中国开放了出版业,西方的读物大量的涌进来。特别是在商业上,美国的成功学像潮水一样覆盖了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国的学者、老师、家长都来学习这些成功学的小册子。许多脑袋快的教育家就把成功学引进教育中来,意思是说,教育孩子就必须让他成功,只有他成功了,教育才是有意义的。这样一来,我们的整个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成功而努力了!于是就导致我们的学校经常组织各科、各级别名目繁多的比赛,目的是让孩子能拿到奖。再者是组织各种考试,让孩子排名。用排名证实学习的成功。我们的家长也热衷于这些活动,迎合这种错误的导向。比如说让孩子去表演,让孩子去参加竞赛,逼迫孩子打高分,排名第一。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成功。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教育本身有它自身的规律,他跟商业、跟工业不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既有教又有育的过程。某些孩子在某些学科的学习上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根本看不出孩子的成功,但他为未来的成功在打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这样看,就有类似孔子说的“不戒视成为之暴”了。我们不按照教育的规律办,而是按照成功学的思想办,那么我们就会有极少一部分孩子获得暂时的成功,而这些孩子也只是为了成功而学习的,到最后他还是会厌学的;而剩下的大多数孩子在这种成功的教育下就会受挫。因为家长和老师要求孩子要出人头地、要比赛获奖,要争第一名、要得100分,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就受到冲击,很难按部就班地打好各科基础,最后成功的寥寥无几。
按理说我们的孩子都是有学习的本能、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的,他们是能学习好的。但是由于成功学的介入,就导致教育这个生态被破坏,也就是孩子不再享受学习的乐趣,不再享受上学的乐趣,只能忍受着考试、比赛、竞争这样的痛苦而走自己的漫长学业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把教育理解为“教育必须是成功的”才是好的教育,否则就是失败的教育,那么这样的教育就导致了教育的一元论。教育应该是多元的,对一个孩子来讲,她不一定非得舞蹈第一,她可以去做其他的一些学业和工作;也不一定他就非得排名第一,也不一定他非要获什么奖。也就是说,孩子学习好,有获奖的能力,这个我们不反对,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只是为了获奖而学习,为了成功而学习,为了排名第一而学习,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大量的孩子将受到这种教育的挫败。我们中国80~90%的孩子不喜欢学习,我估计都是这样来的。这是科学教育法创立人李兴富教授的研究。我们在让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让他们以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也就是说,在学习中体验求知的快乐,这样孩子才能喜欢学习,才能在学习中更加努力。而教育成功学它不能使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只是让孩子去争第一、得100分、去竞赛,这样孩子的体验是很痛苦的,有的时候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一个孩子上二年级,她要学舞蹈,要考10级,我认为这个对她的人生来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很多舞蹈家是没有考过级的。在我和家长接触的时候就有一个河北的家长与我说这个事,她说现在已经后悔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她的孩子考了钢琴的10级,但是孩子不喜欢钢琴,而由此厌恶所有的学习。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我们作为家长,用很大的功夫让孩子获得舞蹈的10级,但这个10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个舞蹈家不是这样培育出来的。舞蹈家培养的首要条件是他必须喜欢舞蹈,能从舞蹈中获得快乐,这样他才可能成为舞蹈家。如果我们以让孩子去比赛、去获奖、去考级为目的,让孩子去学习舞蹈,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厌恶这个事业,厌恶舞蹈,最后他也成不了舞蹈家。类似这种的情况,在我们中国比比皆是。因此,我讲这一题,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信息:我们的孩子,他还很小,我们让他上学,他只要喜欢学习就行了。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学开始喜欢学习,到初中依然喜欢学习,到高中还喜欢学习,到大学依然喜欢学习,那么他最后的成功是必然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他从小不喜欢学习,我们逼着他学,逼着他竞赛,逼着他考第一,那么他这个学习的道路就不会持续很久,最后他会厌恶学习,甚至会放弃学习,这样也就会影响他的一生。实际上,我们现在中国整个的社会,在成人群里,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在学习。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人从小就受到了学习的伤害,他一生都不喜欢学习。因此,我想在教育上如果能对成功学进行批判,这是对我们青少年的一种挽救,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拯救。因此,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应该灵活地、变通地、辨证地、批判性地去看待成功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