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阿♂布 于 2010-7-15 21:42 编辑
因为文章里面有敏感词(我也不知道那个是敏感词),所以就截图上传照片了
我觉得写的很不错……不属于愤青的文章,而是一篇触人心底的文章。
真想看的童鞋,就点击图片…………这样就可以看清字了(点击图片有放大功能)
为增加教育选拨的对比性,特意把高考满分作文拿来,借大家对比参照
《脚踏大地与仰望星空》
华夏文明,浩浩汤汤,历彼千年,滋养了一种独有的文化境界。老舍先生曾说过中华文化即如一枚熟透的桃子,我以为真正熟透的文化则必有一大气度,这充盈着智慧的中华文化恰兼备了“仰望星空”的想象,又饱含了“脚踏实地”的坚实。
多少次,在灯下展读《论语》,其中最为真爱的句子便是这“君子和而不同”。思虑中,彷佛看到催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畔,泥沙俱下,当先贤们面对生存的艰难,当衣食成为他们最初追逐的目标,脚踏实地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李泽厚先生曾提出“地理决定论”,对于我们这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便成为民族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推一“和”字,正因只有脚踏实地地团结拼搏才能战胜自然环境的艰难。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故此,有了着这脚踏实地的坚实做派。手捧《庄子》,又为另一种气象折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鹏之志中,我们分明可见一种仰望天空的大气。列子御风而行,多少次,我目眺苍穹,想象着这样一位得道者,借风势,如大鹏展翅般“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人与自然就在这样的大胆想象中融洽着,而有仰望天空的勇气不可得。
遥想唐朝盛世,开元天宝。那时的长安城,城内来自世界各邦的异域之士随意出入,裹挟他们的文化来而,又裹挟华夏的文明而去,然而这样的交流却更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大发展。因为脚踏实地,所以忧愤深广;因为仰望星空,所以雄浑壮阔。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沉郁顿挫中感悟到一个脚踏实地的华夏子民,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那深挚的爱;读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黄河入海流”,大气魄,大手笔,是仰望天空的“摘星人”方能道出,此言只可天上有。读王维,则既兼有了脚踏实地的现实关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有那空灵闲逸的笔调——“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种禅味顿然扑面而来,闲适安逸中投射出那样深不可测的气度,这可谓能入能出者,既脚踏大地,有能仰望星空也。
一种文化,美到极致,便总可入现实与虚幻之间;这彷佛中国艺术,无论绘画亦或戏剧,都讲究个虚实结合,文化的大美,便正在这“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的双重关怀里散发着芬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