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小家|集美大学生活【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水产学院,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财经学院,体育学院,航海学院,集美学村,石鼓路,龙舟池】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4|回复: 4

喧闹中的智慧——《喜马拉雅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1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岁片《喜马拉雅星》上映后,坊间影评的评价不甚高,上网搜了一下,看到的尽是《借瑜伽之名 一道东北菜里的乱炖》,《情节没了 只能玩视觉拼图》...最好的评价也只是“平平”.一般都认为是粗制滥造,把一堆笑料揍出来的商业片。而观众的评价也很参差,不少人认为是垃圾,但也有个别人赞好,说看了后很久没有这么开心的笑过了。不过从影评中似乎有一点可以明确的,这部片子纯粹是商业片,而且情节很散乱。

  冲着里面有刘青云跟吴镇宇,而且听说是大制作,虽然影评不怎么样,我还是去看了。但看了之后,感觉出乎意料,此片不但具娱乐性(全片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奇幻场景,而且还把我逗得挺乐的),而在花巧的噱头里面,包含着是很深的智慧,它并不是像宣传所说的,仅仅是一部喜剧片。里面所要说的内容,不要说一般电影,就算是数十集的连续剧也装不完的,可能把它比作一本哲学著作更合适一些。如果说好的电影就是让人看了之后还会深深思考的电影,这部电影应该是当之无愧。

  某些影评认为这部戏情节散乱,无聊,很多笑料都是无厘头的,镜头都是乱抄袭的。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这部片子可以说是深得散文的神髓——形散而神不散,认为情节散的人是没有看出它的神在哪。而很多被人认为是无厘头的东西,其实是大有来头的。至于抄袭,我认为在这戏里面借用镜头并非像《一石二鸟》等影片那样纯属为了搞笑,而是因为电影的时间太短了,编导想在戏里面想表现出某种境界,就借用了一些观众熟悉的镜头,以此来触动观众的心灵,让观众体验到应有的意境。应该像修辞手法里面的“用典”的技巧,这其实是一个好有创意的电影手法。观众看不懂,应该是文化还是有隔核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影片说了什么,故事的明线是讲述印度瑜珈大王要举办瑜珈大赛,为女儿征婚。郑中基、刘青云、吴镇宇三人在机缘巧合之下都参加了比赛,最后刘青云赢得了美人的爱情,而郑中基被选为天神的新使者。

  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安排在瑜珈大赛的决赛。影评认为情节散,原因是编剧把要讲的事隐藏得很好,到影片快结束时才点出来,我也是看到这里,才明白为什么编剧会安排那么多看似无关的情节,原来每段情节都是精心安排的。
  瑜珈大赛的决赛题目是一个蛇咬着自身尾巴的图形,要求三位主角参出其中奥秘。三人进入冥想状态之后,见到一只孔雀,孔雀说到:“我是印度天神梵天的使者孔雀。三位在印度都有不平凡的经历,我想听听三位有什么领悟。失忆的朋友你先说。”
  这时刘青云点出失忆的朋友就是吴镇宇。但吴不承认,说到:“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又没记忆,没记忆就没我。既然没我你还问我干什么?”
  “高境界!”孔雀赞叹道,转头又问:“做梦的朋友,你呢?”
  刘青云明白说的是自己,自动回答道:“我做梦的时候以为自己醒着,醒着的时候以为自己做梦。”吴插嘴问:“那你现在是醒着还是做梦?”刘答:“我以为自己醒着,但是我知道自己在做梦。”
  “高境界!”孔雀同样赞道,然后又问:“喜马拉雅山来的朋友,你呢?”
  郑中基答道:“一切都只是梵天的一场梦。”说完,就钻进自己的心里面,消失了。

  三个回答,看似很随意,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深该的哲学思想。他们三人所说的,就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他们领悟到的世界观。这是几千年来每个生存到这个世上的人都会问的问题。而这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形散神不散”中的“神”了,整个电影就是讲述他们如何体味到各自的世界观的。三人的三个答案,分别代表了在人类哲学里面的三个流派。
  “一切都只是梵天的一场梦。”代表的是客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大部分宗教都可以说都是以此为基本的,不同的是印度教说的是梵天的一场梦,基督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宇宙,伊斯兰教则认为创造之神是安拉。
  “我做梦的时候以为自己醒着,醒着的时候以为自己做梦。”代表的是主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这派最大的代表就是庄子。《庄子》载:“: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蓬蓬然周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电影中那句话其实是庄周梦蝶的现代演译。持主观唯物主义论者,除庄周外,中外还有不少哲学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又没记忆,没记忆就没我。既然没我你还问我干什么?”这个应该是代表了大乘佛法的“无我”的理念,这门学问太高深了,我也说不清楚,各位如果有深研佛学的人可以解释一下。
  
  本片名《喜马拉雅星》,喜马拉雅是世界最高之山,而星给人以指引,通常代表智慧。片名已暗示了这是一个演说“世界最高智慧”的电影。
  明白这个主题,再回过头看编剧安排的情节,你才能理解编剧为什么要安排这些情节,而且感觉到他是如此用心却又不着痕迹。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把高深的哲理埋藏在喧闹的故事中,出手的确不凡。
  影片看到最后,才留意到这部电影是“韦家辉作品“,原来是出自金像奖最佳编剧之手,怪不得有如此功力。以我推测,本片极有可能获得本年金紫荆奖的最佳编剧奖(此奖为香港影评人协会主办,眼光独到)

 接着我再跟大家一起看一下三位主角在电影中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一、郑中基(喜马拉雅星)
  影片中,郑中基扮演来自喜马拉雅山的修行者的儿子喜马拉雅星。他代表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别人梦里的人。
  前面也说了,持这种世界观的人多数是宗教人事,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性格善良,但没什么主见。另一方面这类人由于心中有坚定的信仰,因此只要有良好的指引,往往都会在某一方面会有出类拨萃的表现,但创意就欠奉了。
  郑在电影里,也是为人纯朴,功力不凡,他的父亲接到师兄瑜珈大王的电话,于是就让他下山娶瑜珈大王之女印度西施,但他的父亲想他经历一下人世的考验,让他顺便要学坏。
  郑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娶印度西施,也不知道因何要学坏,仅仅是因为父命,就屁颠屁颠的“滚”下山去了,因为他是“活在别人梦里的人”。

1、请君入瓮
  印度黑帮大姐大征婚,能以瑜珈功把整个身体放入瓮者就能成为她的丈夫。
  这似乎是专为瑜珈弄出来的噱头,其实这里面是有喻意的。瓮代表的是女孩的心,而瓮的大小就是她择偶的标准。由于标准定得太高,令到自己迟迟未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即使找到有,往往目标又不是自己。郑中基下山途中误打误撞钻进瓮里,却一心只想娶印度西施。气得大姐大再把标准提高,希望找到一个比郑更好的。所以第二次的瓮比第一次的还小。这次当然也没人能进去了,而郑在一边看着,为了说服其他人,还要当场示范如何钻进去,结果被大姐大一脚踢倒。大姐大旁边的三大恶人道出了原因:“这个瓮代表的就是大姐大的心,你不娶她,就不要把脚踩进去。”
  活在别人梦中的人,一心只想获得别人的肯定,但在现实中却往往会碰壁。一者他不一定清楚别人要的是什么(如戏里,大姐大真正目的是要人来娶她,而不是要人来入瓮),二者对他提要求的人有很多,他满足一方,就满足不了第二方(如戏里父亲让他娶印度西施,而大姐大又要嫁给他)。更惨的是这种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忧悠寡断,最后往往是听天由命。

2、农夫和魔鬼
  郑中基一方面受父命要学坏,另一方面大姐大发誓说自己得不到一个好老公,就要给印度西施一个贱老公。于是郑就顺理成章的跟着大姐大学坏。但由于郑本性纯洁,学来学去都只学到皮毛,并没真正变坏,反而因为纯良而令到大姐大真正爱上了他。这一段用了较长的篇幅来表现,可能是要兼顾到商业因素,我觉得并没什么寓意,不过在搞笑方面来说,这一部分无可否认是成功的,每个看过的人,都对郑在里面的搞笑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促使郑的真正变坏,是从偶遇到吴镇宇开始,吴把郑带到赌场,遇到了双头灵蛇。蛇在大部分神话故事里是邪恶的象征,在这里也不例外。它先是教郑抢劫,接着通过未卜先知的能力使郑在赌搏中赢取大量的金钱,激发郑的贪念,然后让他输光钱财,再教郑去借高利贷,让郑再没办法回头。郑经过如此引导后,果然变得很坏,好赌,吸毒,打老婆,什么坏事都做齐了,而本身拥有的瑜珈功力也消失了。到最后,还是大姐大按照郑父亲的锦囊里面所嘱托,给郑喝下“印度神奇油”,把这几天的记忆洗去,才把郑从苦海中拯救出来。
  这段情节的灵感应该是来源于托尔斯泰的寓言故事《农夫和魔鬼》。该故事是说老魔鬼想扰乱农夫的幸福,派了三个小魔鬼去。前两个小魔鬼虽然让农夫经历种种困难,吃尽了苦头,不过农夫还是能笑着面对,毫不动摇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他人的爱心。第三个小魔鬼却充满信心说一定可以让农夫变坏。三年后,当老魔鬼要求小魔鬼展示成果时,看到此时的农夫过着奢侈的生活,变得像猪一样懒和愚蠢。并且对待仆人像狼一样不近人情。老魔鬼问及原因,小魔鬼告诉老魔鬼,他所做的只是指导农夫如何致富,赚取大量的金钱,并且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可以引发他人性中的贪婪。”

  甘于淡泊,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后再加几句,回望现实社会中“六合彩”正席卷大江南北,不由得感叹这一段描写是那么的真实。那些“六合彩”的庄家,就象双头蛇一样,往往会说有什么神灵指示或内部消息,本期开奖号码是多少。有的人按他的指示下注碰巧赚了点小钱之后,贪念就诞生了。在贪念的控制下继续沉迷,对庄家所说深信不疑,直至家产赌光。可惜世界上并无戏中所说的“印度神奇油”。这些人通常走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了。

 接着我再跟大家一起看一下三位主角在电影中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一、郑中基(喜马拉雅星)
  影片中,郑中基扮演来自喜马拉雅山的修行者的儿子喜马拉雅星。他代表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别人梦里的人。
  前面也说了,持这种世界观的人多数是宗教人事,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性格善良,但没什么主见。另一方面这类人由于心中有坚定的信仰,因此只要有良好的指引,往往都会在某一方面会有出类拨萃的表现,但创意就欠奉了。
  郑在电影里,也是为人纯朴,功力不凡,他的父亲接到师兄瑜珈大王的电话,于是就让他下山娶瑜珈大王之女印度西施,但他的父亲想他经历一下人世的考验,让他顺便要学坏。
  郑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娶印度西施,也不知道因何要学坏,仅仅是因为父命,就屁颠屁颠的“滚”下山去了,因为他是“活在别人梦里的人”。

1、请君入瓮
  印度黑帮大姐大征婚,能以瑜珈功把整个身体放入瓮者就能成为她的丈夫。
  这似乎是专为瑜珈弄出来的噱头,其实这里面是有喻意的。瓮代表的是女孩的心,而瓮的大小就是她择偶的标准。由于标准定得太高,令到自己迟迟未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即使找到有,往往目标又不是自己。郑中基下山途中误打误撞钻进瓮里,却一心只想娶印度西施。气得大姐大再把标准提高,希望找到一个比郑更好的。所以第二次的瓮比第一次的还小。这次当然也没人能进去了,而郑在一边看着,为了说服其他人,还要当场示范如何钻进去,结果被大姐大一脚踢倒。大姐大旁边的三大恶人道出了原因:“这个瓮代表的就是大姐大的心,你不娶她,就不要把脚踩进去。”
  活在别人梦中的人,一心只想获得别人的肯定,但在现实中却往往会碰壁。一者他不一定清楚别人要的是什么(如戏里,大姐大真正目的是要人来娶她,而不是要人来入瓮),二者对他提要求的人有很多,他满足一方,就满足不了第二方(如戏里父亲让他娶印度西施,而大姐大又要嫁给他)。更惨的是这种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忧悠寡断,最后往往是听天由命。

2、农夫和魔鬼
  郑中基一方面受父命要学坏,另一方面大姐大发誓说自己得不到一个好老公,就要给印度西施一个贱老公。于是郑就顺理成章的跟着大姐大学坏。但由于郑本性纯洁,学来学去都只学到皮毛,并没真正变坏,反而因为纯良而令到大姐大真正爱上了他。这一段用了较长的篇幅来表现,可能是要兼顾到商业因素,我觉得并没什么寓意,不过在搞笑方面来说,这一部分无可否认是成功的,每个看过的人,都对郑在里面的搞笑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促使郑的真正变坏,是从偶遇到吴镇宇开始,吴把郑带到赌场,遇到了双头灵蛇。蛇在大部分神话故事里是邪恶的象征,在这里也不例外。它先是教郑抢劫,接着通过未卜先知的能力使郑在赌搏中赢取大量的金钱,激发郑的贪念,然后让他输光钱财,再教郑去借高利贷,让郑再没办法回头。郑经过如此引导后,果然变得很坏,好赌,吸毒,打老婆,什么坏事都做齐了,而本身拥有的瑜珈功力也消失了。到最后,还是大姐大按照郑父亲的锦囊里面所嘱托,给郑喝下“印度神奇油”,把这几天的记忆洗去,才把郑从苦海中拯救出来。
  这段情节的灵感应该是来源于托尔斯泰的寓言故事《农夫和魔鬼》。该故事是说老魔鬼想扰乱农夫的幸福,派了三个小魔鬼去。前两个小魔鬼虽然让农夫经历种种困难,吃尽了苦头,不过农夫还是能笑着面对,毫不动摇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他人的爱心。第三个小魔鬼却充满信心说一定可以让农夫变坏。三年后,当老魔鬼要求小魔鬼展示成果时,看到此时的农夫过着奢侈的生活,变得像猪一样懒和愚蠢。并且对待仆人像狼一样不近人情。老魔鬼问及原因,小魔鬼告诉老魔鬼,他所做的只是指导农夫如何致富,赚取大量的金钱,并且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可以引发他人性中的贪婪。”

  甘于淡泊,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后再加几句,回望现实社会中“六合彩”正席卷大江南北,不由得感叹这一段描写是那么的真实。那些“六合彩”的庄家,就象双头蛇一样,往往会说有什么神灵指示或内部消息,本期开奖号码是多少。有的人按他的指示下注碰巧赚了点小钱之后,贪念就诞生了。在贪念的控制下继续沉迷,对庄家所说深信不疑,直至家产赌光。可惜世界上并无戏中所说的“印度神奇油”。这些人通常走了这条路,就很难回头了。

三、吴镇宇(团友-失忆者)
  吴镇宇在三名主角中戏份较少,但却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前两个主角,我猜得出情节的寓意,主要是看到其世界观,再一一推出。虽说吴最后说了一个“无我”的佛学观点,但从属于他的情节来看却看不出很明显与佛有关的部分。对一个“无我”的人,要说明的是什么呢?
  思考了数日,却发现自己原来是弄错了他说话的重点,他所说的并非“无我”,而是“记忆就是‘我’”。上升到理论高度,其代表的就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人类通过对以往经验的归纳而获得知识。经验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分支。大家比较熟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培根。这种思想在英美比较盛行,但在国内一时还没找到提出类似思想的人。
  这类人可以说是没有信仰,因此做的各类事都是什么现实的,勇敢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理想,却又有可能出现短视的情况。

1、失忆
  吴镇宇扮演的是一位到印度旅游的团友,旅游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体验异国风情。为人大胆,敢于尝试,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屎不臭都敢吃”。经验主义者认为经验就是人生,因此往往会勇于探索。冒险家们通常都会是这类人。
  他看到街边有个卖印度神奇油的摊贩,在不知道这油的特性的情况下,就买下来喝了,并且让刘青云的两个外甥一起喝,结果三人一起失忆,而一起开始了冒险之旅。
  体验新东西总是会冒一定风险的,有时候走错了就很难回头了。

2、黄丝带
  吴失忆后,碰到一个路人,他却把路人述说的经历当作是自己的经历,以为自己是个杀人犯,出狱后担心妻子不原谅他,就写信给妻子说,如果原谅他,就在门前挂一条黄丝带,那他就会相认;否则就不打扰她了。当他怀住忐忑的心情回到家时,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原来门前的满树都是盼望他回家的。。。
  这原本是英国一个古老的故事,我读高中时英语课文中就有这样一篇文章,在国外是非常出名的一个故事,The Brothers Four唱的《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就是以这故事为原型写的,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绢》也是以此为蓝本的。
  编导把这故事顺手拈来,是告诉世人,犯了错事,不要错下去,肯及时回头的话,还是能获得宽恕的。

3、魔术箱
  吴镇宇随身带有一个魔术箱,一般打开时看到的只是几件衣服。但用特殊方法打开却可以看到满箱金钱。
  吴失忆后忘了用法,以为自己没钱。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时发现了满箱金钱,以为是别人掉下了的钱,为此患得患失。但合上再重新打开后又不见了。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张国荣《追》里面的歌词:“一追再追,追赶生命里一些基本需要,原来早不缺少.”
  到底我们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呢?有时苦苦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有时却为一些意外得到的东西惴惴不安,失去了快乐,那算是得还是失?


4、双头灵蛇
  双头灵蛇在赌场中让郑中基变坏后,想再去害吴镇宇。却被吴一把捉下,拿去当野味吃了。
  灵蛇的邪恶,客观唯心者容易受其诱导而变坏(信邪教者),主观唯心者会因恐惧而逃避(剧中刘青云碰到双头蛇第一反应也是躲避,中国古代的隐士也多这类人)。只有经验主义者,不相信命运,勇于与邪恶势力战斗。
  当一个人“无我”的时候,邪恶既不能引诱他,也不能恐吓他了,那时邪恶就注定会失败。

  既然人生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累积,那无论是好的坏的,也是一种经历,没有必要抱怨幸运不降临,也没有必要克意躲避灾害。如果是这样,反而容易入邪道。








发表于 2005-4-21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4-21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4-21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无聊的片~~~
 楼主| 发表于 2005-4-21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的时候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诚毅小家 ( 小家社区工作室 闽ICP备05007965号 )

GMT+8, 2024-12-22 20:34 , Processed in 0.0615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