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转自 http://www.pcpop.com/ W4 l5 g- _& o% W, ~
5 L( U3 T- Z5 y! s- u$ Z& O* n
今天突然有一个朋友说,“以前的西门子手机挺好用的,我还想再买一个……”(他刚火星刚回来,大家原谅他),“#×~%@¥!#……”一顿狂骂后,我告诉他,西门子多年前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了。“为什么要退出,还有什么牌子退出中国市场了”,他的问题还真多,不过说实话这些年陆陆续续有很多手机品牌消失了,但究竟有消失了多少?谁也没有算过,小编今天狠下决心数一数,不数不知道原来消失的品牌还真不少…… 8 e4 ]5 R0 i& \: `7 \
品牌:爱立信
. Y( S) S& R; ?6 i" [7 h退隐时间:2001年1月4 V/ P1 l' A4 U- D! u& B! b- G
2001年1月26日,占世界 手机业务市场份额第三的瑞典爱立信公司发表声明表示退出 手机制造领域。2000年12月份该公司的 手机生产额达563亿瑞典克朗(约7500亿日元),居芬兰 诺基亚公司和美国 摩托罗拉公司之后,约占世界份额的10%左右。 品牌:索尼
! c- Z0 _ Z9 r" E& [' U隐退日期:2001年
! a& W9 V: [% Z& b 早在现在 索爱Walkman系列之前,索尼就曾推出过插卡音乐 手机 直到今天为止,很多人都乐意将“索爱“这个新的品牌看作为欧洲品牌。2001年,源于进军3G市场而又想缩小成本与风险的目的,爱立信与当时已呈下滑势头的索尼合作成立了新的品牌“索尼爱立信”。0 l" Q8 a( r: S3 p4 _, L
4 H- u E$ X) p. ~! T8 K7 r
@9 b, S: |7 {1 z* X" ?1 V 近五年,双方在独辟蹊径的发展中产生效果或许远远大于他们的预期,也被誉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并购”案例之一。当然,“索尼”这个曾经的手机品牌也正在被人逐渐淡忘。
' x g8 y+ J+ {品牌:厦门中桥
9 ]7 ~* W. R2 D* ^' _& L' w: [- L退隐时间:2002年3月* d C* p% n# I$ j$ S$ f
2002年3月,韩国VK株式会社出资收购了中桥80%的股份,此后,中桥的手机品牌变为“中桥VK”,到了2003年7月,VK把持有的中桥股份增持到100%,全盘控制了厦门中桥。
/ K6 ~, R" M& ~最早获得国家计委核定的 GSM手机牌照厂商之一,公司成立于1992年4月,成立之初为香港中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拥有韩国首尔,中国上海、厦门3个 GSM/GPRS 手机开发研究所,注册商标为“CHABRIDGE中桥”。
8 g2 i$ w" h7 |' d& Y' z品牌:阿尔卡特
; G# j1 V* b8 Z% a* p9 j' g% {隐退日期:2004年4月
3 n2 n4 @3 u) `" M% q( v 阿尔卡特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也是最早扎根于中国,与中国通信业长期合作的强大合作伙伴。 g$ D. C+ Z e/ l2 l
2004年4月26日,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阿尔卡特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一起组建一家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合资公司。该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也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移动终端业务深层次合作。$ @7 f3 F( g6 |2 J2 `$ N1 Y4 _
据悉,双方为此总投资达1亿欧元,其中,TCL通讯方面出资5500万欧元,占新公司55%股份,控股新公司,另外45%股份为阿尔卡特公司持有。阿尔卡特将投入价值4500万欧元的现金和其手机业务。
0 U/ N+ i4 K7 e! D% T 品牌:易美:
`4 e. m0 g u+ f/ e! B, e! s退隐时间:2004年12月
4 d1 L" I% y8 B 周迅的魅力让易美月售3万台 2004年12月1日,上海易美通信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停业,而其宣称的“三年进入国产手机前六名”还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凭借周迅代言创下的月销售3万部的业绩也还在让人回味。* d) s5 p' u, c* o7 j- Q
易美危机正是从这时开始出现的,由于之前南京熊猫已经有公告称易美拖欠了近2亿元的债务,熊猫移动早已经停止向易美供货,至于已经销售出去的手机,售后服务及维修则处于完全失控状态。从2004年11月开始,有很多经销商和代理商上门讨债,拖欠经销商的预收款达几千万。加之大股东的退出,易美已经无法撑下去。从2004年9月份开始,易美大多数员工的工资就没有发放过。2004年10月开始,总经理吴志建就称病不上班,至今下落不明。7 W2 i' k( ^# Y5 W, @5 t* L
品牌:东芝0 Y4 ^0 C7 y) K7 X* j' r, e
隐退日期:2005年
, }* d5 K C+ G9 f 2005年3月东芝是第一家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外国手机品牌。由日本东芝公司、南京普天通信和香港王氏国际三方合资建立的南京普天王芝公司,虽一直致力于CDMA手机的研发制造工作,但似乎看不到赚钱的希望。) F0 i. M: i; x5 {! ]1 L
2005年之后,南京普天王芝公司也一直处于停业状态,等待公司的重组方案。显而易见的是,东芝的转股行为已经代表其中国市场的放逐之念,也成为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一家日资企业。
6 x) a0 n8 R6 T6 T2 L1 s品牌:熊猫9 ~$ a3 {' u+ [$ n B
退隐时间:2005年3月
0 l. d$ m+ }* w' r! w# f- g 熊猫集团,早在1999年就拿到信产部颁发的第一号手机牌照,可谓占得先机。但熊猫与多家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一样,后来将牌照出租。1 Y: E: g1 H' |) _0 k, ^: b# d
熊猫是国内所有厂商中惟一公开承认自己“被贴牌”,贴牌者是上海易美,于是就有了熊猫易美手机。手机牌照出租始于2001年,2003年一度达到鼎盛。曾有报道称,手机牌照寻租一年下来,仅租金一项就可为出租牌照的企业带来30亿元的收入。
) ^: u( b& w1 g. ]7 K 也正是因为熊猫的诚实,向易美出租牌照使得熊猫的品牌受到了极坏的影响,也成为引发马志平资金链危机的导火索。
! g0 z" V- T) q" e1 ~
% ^2 F! |# h8 Q- c% l/ w品牌:南方高科:; f) g, N' @4 ?7 ~
退隐时间:2005年6月' w+ |1 g! `- G
南方高科曾经一度进入国产手机的前四位,其股东有广州市开发区投资公司、国投电子、广州电信等6家。
2 M+ |; S; G4 x0 w1 O, P) [$ g 6月23日,广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在广州的工厂被长沙中级人民法院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联合依法查封,生产线和仓库被封,令南方高科陷于一个瘫痪的境地,也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推出市场。
+ D+ P2 H' w+ x* c0 _( m& W3 k品牌:西门子
* D2 g( c& N" a; ?1 e* U$ |隐退日期:2005年6月
% }8 W" q4 T# ]% e4 a$ T 2005年6月,持续亏损的西门子将手机出售给了明基集团。在不裁员的承诺下,西门子“倒贴”2.5亿欧元给明基并且购买明基价值5000万欧元的新股,从而持有明基2.5%的股份。4 U- a7 H; a4 I* Z( y
但明基一直无法扭转西门子手机部门的持续亏损,近日明基集团高层决定终止继续向该业务部门投资,并为其申请破产。
$ A& f! d: l8 j! N9 _品牌:科健
$ L$ N) l% ` S8 R隐退日期:2005年9月) \- r9 m+ ?$ P/ I) p
科健曾经的中国手机大王,如今正在渐渐陨落。就在爆出巨大财务丑闻的前夜,连曾经和其走得最近的重组方,也离开了。/ J- |% ]" M$ t1 y, V
ST科健的公告爆出特大财务丑闻:去年每股收益-13.114元,每股净资产-10.822元。今年一季度,其每股仍亏损0.03元,每股净资产进一步降为-10.89元。*ST科健预计,今年上半年度业绩将继续亏损。这意味着,9月1日它将迎来退市的结局。
$ z0 u4 c$ l/ b. t' [$ X. X& i1 K品牌:松下- e! n' T" q" D3 c# L
隐退日期:2005年7 S9 [# F0 ], [0 T! g1 q
早在2000年时,松下还是日本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当时还曾雄心壮志的制出了全球的扩张计划,而后两年在全球的发展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只是在随后策略的失误让日系另一巨头NEC抢尽了风头,产品定位的失误也令得松下在中国的发展一蹶不振。% V a# h7 U# L! Y" A$ _
从2003年底起,松下就拉开了退出全球手机市场的序幕。而在2005年12月松下公司彻底宣布关闭位于菲律宾和捷克的两家手机制造工厂以及美国手机研发中心,并裁员1400人。也同时停产了位于北京的工厂,称全面转型3G产品。 M6 G0 x& Z! v" h0 H
1 P3 y4 Z! `) q/ i. } Y品牌:托普. h4 L8 w4 U7 I+ R& G' U
退隐时间:2005年12月
( Q) \9 {" T+ W) M/ L" } 记者从四川吉安拍卖有限公司了解到,托普手机基地的全部财产将在12月20日公开拍卖,托普将彻底退出手机行业。9 |% x& e4 {% G4 M, z" V2 `
拍卖资产除了1万多平方米的房产、4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以及绿化、景观工程的基建设施外,还包括8条托普手机、PDA、笔记本生产线、自动化物流立体仓库及附属设施,拍卖参考价为2145万元。
8 K$ Q# @8 r6 t 从2005年3月底开始,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对托普在手机市场的贴牌行为进行了联合检查。在一些大中城市,一些非法贴托普牌照的手机已经不敢再摆到。
' T5 o$ u9 L% Z! e9 f2 A品牌:厦华/ o3 T: \# F" b. V
退隐时间:2005年12月
4 V- h* s9 C4 l: E' r# v, f 从2002年2月7日与联想成立合资公司起,40%的股权就几乎意味着厦华“放弃”手机业务的愿望。而几个月后,厦华再次将合资公司的股权减持为19.2%。# Y! ]* ~) a! C6 i
2005年12月厦华电子已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以7200万元将其持有的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19.2%股权转让给该公司。转让完成后,厦华电子将不再持有联想移动任何股权。
, ~3 r8 R' s9 z! i+ r9 x 据了解,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由联想及厦华电子合资成立,其中厦华电子出资360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19.2%的股份,其余80.8%股份为联想集团持有。资料显示,该合资公司盈利状况十分良好,2005年1至1 1月的净利润约1.89亿元。厦华方面表示,出售这些股份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发展平板电视业务。
2 e3 L0 ^9 Y$ f; U5 F. n品牌:迪比特
9 c1 q$ I' [9 ~" F/ L退隐时间:2005年12月7 x8 E2 v4 c8 _7 j- C! J: ^
迪比特公司高级顾问杨兵虎向记者证实,该公司已转向外销以及代工生产。这是继南方高科、科健、熊猫等倒闭后,又一家国内企业陷入危机。! E% a" X! q8 ?: E! w H
据了解,上海迪比特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台湾大霸集团的成员企业,其于2001年6月在国内市场推出自有品牌迪比特手机。当时,迪比特既是唯一在内地拿到手机牌照的台湾手机厂商,又借助与摩托罗拉的官司,以及先后请羽泉和郑秀文代言而名声大噪。2003年迪比特手机销售量达500万台,迪比特当时宣称,到2004年5月,要做到国内企业第一。# g: v+ U/ R9 e- c, c
品牌:三菱9 |) m& p, l& j/ e3 b# p
隐退日期:2006年
4 [0 I- g" W' W' I 从2005年年中到了2006年年初,三菱在国内毫无动静,仅仅推出了一款新品,且渠道相对前面来说有了很多的压缩,大部分在家电卖场的销售手机均为存货,退出之心已昭然若揭。
- B6 Y+ {+ v7 |5 J4 Y$ `9 w 2006年2月三菱移动召开公司内部会议,宣布裁撤了位于京沪穗的手机部门,并正式退出中国手机市场。杭州工厂关闭,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包括北京总部和销售部门的员工均已裁撤,自此宣布另一日本巨头退出中国市场。
9 o. R2 |2 M+ H1 e$ F: K
2 p7 i/ S2 w; }4 }# u# v0 R品牌:VK Mobile
# S& _! a! T0 f! ^隐退日期:2006年7月
' F! q7 A! w5 g! ~, g9 F 在中国区业务方面,VK Mobile在4年前通过控股厦门中桥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进入市场。在此前,VK在中国各地设立了26个省级办事处和100多个城市级区域办事处,拥有800多名销售人员和2000名促销人员。2005年唯开通信的销售额达到了27亿元。
8 `5 z) T4 L) l8 d 业内传言,VK进入厦门中桥后就开始掏空中桥,通过将韩国部件价格虚高卖给中国这边的唯开,而利用新公司的便利,唯开通信又从厦门各家银行融资,至今还没还清的银行贷款约在5亿元以上。据传通过高报部件价格的形式,VK Mobile将超过15亿转移到韩国。业内传言,韩国VK在华高层人员早已做好走人准备,这次忽然“人间蒸发”几乎没有征兆。( z1 d+ P. c8 `! _5 d- _
VK Mobile(韩国VK株式会社)是在韩国的一家手机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VK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在2002年3月收购厦门中桥之后,而该公司随后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并在此后逐渐完善了在中国的销售网络,从2003年起,VK在中国拥有一定市场份额。
5 `. V7 e0 k' Y: m品牌:飞利浦 b. u# M" @& Z m0 E
隐退日期:2006年10月
4 Y# D- W: S& I- i. B+ G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接受 飞利浦中国业务 2006年10月,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正式发布公告称,已经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达成转让意向,CEC将全面接盘飞利浦在全球的手机业务,并获准在未来5年内使用飞利浦的手机品牌。在这一协议正式生效后,飞利浦电子彻底退出全球手机市场。
+ A6 {4 x4 v q. i2 _9 f品牌:NEC+ g7 a: z% \+ z# d0 i7 }
隐退日期:2006年11月
# N7 I' e6 k. v( `5 W h 2006年11月22日,NEC成为日系手机家族在中国最悲壮的成员之一,一直肩负着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能打出一片江山的NEC,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阵痛并付出480亿日元的沉痛代价之后,终于无奈的卸下征袍,含恨隐退中国市场。
. e1 y$ b- }& u* p 超薄的纪录依旧没有被打破 虽然在中国市场上还残留着京瓷这个不足为外人所道的日系品牌,但发展趋势已江河日下,NEC的退出,也成为日系手机全线退出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相信隐退幕后的厂商也将永远记住这个灰色的2006年。
; m+ c- h* W) l! Z/ l9 D& {1 Q品牌:泛泰
# D- @2 B; F" F0 i退隐时间:2007年4月11日
5 S/ [$ f" R0 s9 e 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韩国泛泰集团旗下两大手机制造公司泛泰有限公司(PantechCo.)及泛泰通讯公司(Pantech&Curitel)周三因业绩未达标,被迫从韩国股票交易所退市。此前两家公司股票早已停盘。/ g/ Q) u. ^& W2 R5 g7 S
 Rain没有能忽悠国内的女生 由于亏损严重,负债累累,两家泛泰系公司于去年12月开始按照债权人要求进行债务重组。去年3月,泛泰的债权人银行批准了一项总值6.13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其中包括新批贷款及资产抵债计划。$ Y- i; |/ L- z# M. m
由于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小公司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巨头的强大攻势下纷纷倒闭,泛泰系公司也未能幸免。泛泰集团通过手机代工起家,2004年开始进军风险更大的自有品牌业务。
; V' n8 J9 g& k( G+ d; T! h 其实我们总结的并不全面,因为消失的国内品牌实在太多了,还有很多类似东方龙、浪潮、数源、奥盛、NEO、大唐等等,它们都是轻轻的来了,却又轻轻的走了,甚至留给我们的回忆也很少。
( l8 D6 r; H) g7 c& k' G5 X4 @. e7 Y3 L5 ]6 }! x2 c
3 Y0 |1 d1 C5 d* B
5 b1 O; @! N5 R- M- P% s5 R; M$ g$ I5 n7 o+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