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认我是个内心有点阴暗的人。可是谁在乎呢?我穿着粉色条纹的衬衫,穿着黑色或深棕色的西裤,手表、腰带和皮鞋都尽量保持同一种颜色。我梳着分头,见到陌生人总是一副很微笑的表情。我有时也会和人闲聊起流行电视剧和最近时髦的餐馆。实在没有事干,我还会翻翻IT和时尚杂志。
可没有人会注意到镜片后面我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对这一切的深深憎恶。
晚上,做够了一天模范公民的我回到家——和这世界上千百万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一样——关上房间的灯,打开电脑,然后进入那个叫DOOM的游戏。
DOOM,在翻译软件里这样解释这个词:
名词:厄运,毁灭,死亡,世界末日。
动词:注定,判决。
著名的3D动作游戏。
房间里很黑,黑到足以让我看不见自己手里的枪。我的状况很糟糕,生命已经进入危险状态了,霰弹枪里也只剩下最后5颗子弹。我进入一间实验室,在走廊的拐角处,那段台阶的后面,也许有我急需补充的弹药。我半蹲下身,摸索着进到台阶后面去。一进到那片漆黑中,我迎面看到两点红色的亮光在闪烁。我马上意识到那是一双动物的眼睛在盯着我,它就贴在我面前,而我手里的家伙也顶到了什么东西,我突然感到无限地温暖,那一刻手指触动了扳机,眼前是正在四爆开的一大堆碎肉——砰!砰!砰!我对它是多么熟悉,那些久违了的碎肉沫……
来吧,你们这些呆头呆脑的僵尸(Zombie)、淘气的小鬼(Imp)、还有那些性感的人头蜘蛛(Trite)和丧魂(Lost Soul),让我为你们送行吧……你们看转轮机枪在射击前的一刻,是多么残酷地旋转着,我猜你们活着会比死亡更痛苦。我来解脱你们,亲爱的。
克尔凯廓尔说,人因无知而恐惧,恐惧是一种反力量,能催生信仰。
Union Aerospace Corporation。联邦航空公司。UAC的缩写很别扭,要看好几年才能看得习惯。我猜这家有政府背景的航空公司一定经营得相当失败,因为它在火星上的基地简直乱七八糟,完全成了各种怪兽的孵化巢。DOOM从一代开始,它的故事就发生在UAC建在火星两个方圆数公里的大环形山脉之间的几个基地建筑里。
谈DOOM 3,一定先要谈谈它的主角——这就好像谈《古墓丽影》一定要谈劳拉(Lara)一样。
id的第一款FPS游戏《德军总部3D》(Wolfenstein 3D)的主人公有个古怪的名字:William J. ’B.J.’ Blazkowicz,他是个来自盟军阵营的乐观主义的糙汉,具备很高的军事素养(虽然他运气不怎么好,被抓到敌人的地牢里,被敌人追杀,有时还被迫要吃狗食)。这个男人面带轻浮的微笑,好象随时准备看纳粹的乐子,好象看着敌人变成碎肉是件很有幽默感的事。他抱着杀一个人算一个人的心态,闯过了id公司的变态们为他设置的无数关卡(包括那些混帐资料片)。他不仅杀了德国人造的战斗型科学怪人,还杀掉了生化戈林和生化希特勒。在游戏的结尾,你会看到他戴着贝雷帽,乖乖地站在总统身边,看着总统签署表彰令。
DOOM一代和二代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他最初有个名字叫Buddy。但最后id决定不给他起名字,而称他为“You“。他的形象比狼穴小子B.J.的漫画色彩要减弱许多了。他很粗暴,头发短而凌乱,看起来就是个真正的MARINE,而非简单的英雄。对,或者说,他更像个普通人,一个更关心如何逃命而不是拯救世界的凡人。
于这个陆战队员的官方介绍,很奇怪,只能在QUAKE 3里看到。在QUAKE 3里,他的绰号被直接称为DOOM。他的猎杀技巧使他逃出生天。他是个能在杀戮中保持高度警惕的能手,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喜欢9号枪railgun但打得并不怎么准(除非你控制的角色一直站在那里不动),这意味着你有机会与他对抗,他习惯于了解战场的所有角落,你很难在他熟悉的地盘上和他厮杀。
奇怪的是,Quake 3里还出现了一个声称是来自DOOM中的女性角色,她的绰号叫Crash,这听起来不像女性对嘛?
顺便说一句,无论是在《德军总部3D》还是在DOOM中,主角受伤后的样子都相当惨,严重时甚至双眼流血,但是依然在险境中左顾右盼。
DOOM 3的主人公被称做Player,他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他显得比DOOM中的前任更成熟,更有教养。他是那种具有责任感的社会人,但有时未免乏味,而且如果在现实生活里遇到他,恐怕他不是个可以亲近的的人。因为他情感比较粗线条,你没法和他交流太深。不过他体质绝对没问题,女人一定会喜欢这样的男人,而且他也会是个合格的父亲。不过他依然只能算是个糙人——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在DOOM的世界里生存下去。我猜他一定很孤独。
实际上在id的作品中,人物只是个符号。因为在那种环境中求生存的人,他们至多不过是退化成一种动物,一种求生的动物。
电锯是DOOM系列里最有创意和最让人快乐的武器。
这是DOOM一代中id制作人TOM从女友处借来的电锯,我们在游戏里看到的电锯就是它。
虽然电锯是DOOM系列里最有创意和最让人快乐的武器,里最好使的东西还是霰弹枪。这倒不是id公司的那些开发者霰弹枪情结严重,而是因为DOOM 3里主人公要近距离面对的东西依然是些怪物。而不是鬼魂,鬼魂是无形之物,而怪物是有形之物,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内分泌和循环系统。这样的东西遇到霰弹枪,难免会落得个悲惨下场。激光枪、热能枪,都还只是从表层烫起、穿刺,作用没有霰弹枪来得凶猛。一把钢珠子,抵着脑袋打进去,一下子就打成碎肉沫散落一地(碎到足以拿热油炒炒,再放点葱姜蒜就能端上来吃的程度)。肉之不存,魂将焉附?
早期DOOM中的肉沫场面……
这其中也有鬼魂,但是鬼魂伤不了主角(至多是吓唬吓唬人),它们只能通过附体才能对主角产生威胁。这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东方人的思维有时是趋向于感性认识的,强调一种悟性,所以东方的鬼魂也常常是无形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重逻辑的,强调真理的实践性,所以即使是鬼,也要有形——不过等等,在《德军总部3D》(Wolfenstein 3D)的资料片《命运之矛》(Spear of Destiny)中,id公司也创造过幽灵。但最终最可怕的还是人类本身。任何一个玩家都可以单枪匹马就可以杀掉了那么多危险的怪物。
id公司的作品一向很俗气。DOOM这个名字取自一部美国大片THE COLOR OF MONEY的台词,怪物的灵感来自恐怖电影EVIL DEAD,场景灵感来自《异形》,剧情更不用说,简直俗气到家。至于DOOM里的终极武器BFG 9K,被玩家奉为神器的这个武器,其实不过是Big F u c king Gun的缩写罢了。乍看起来,它好像不具备《异形》那样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一方面,只有美国人能做出这样粗俗变态的游戏,我把原因归结为美国人吃了太多牛肉和转基因蔬菜,一向是激素过剩、内分泌不调和的——即使John Camark们是素食主义者,他们的前辈也必然如此。另一方面,我还是要重复这个观点,那就是DOOM是款大俗大雅的作品。我认为id公司的艺术家继承发扬了美国流行文化中最好的那部分。诚然,他们作品中的某些东西看起来庸俗、粗糙、无聊、血腥、不伦不类,但是,当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却决不简单庸俗。
你可以在任何FPS游戏里找出强过DOOM的地方——比如HALO壮阔的室外场景,比如UNREAL里的五色光斑和游戏模式,相比之下,DOOM似乎只是一个遗留着一丝丝后冷战时代味道的暴力射击游戏。但事实决非如此简单。
有人说DOOM 3终归缺少了一点早期DOOM灵魂。原因是Romero不在id了。如果他在的话,DOOM 3会变得更不像话的。
Alfonso John Romero,这个有南美血统的美国青年,在DOOM 3里没有他任何直接的功劳。实际上从Quake系列开始,他就已经不在id公司了。可是在DOOM 3中杀戮的那些日日夜夜里,笔者却一直想着他。我总在想,现在的DOOM太规矩了,如果Romero这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大男孩还在id的话,DOOM 3一定会更粗俗一些。
你们可曾见过单亲家庭的男孩子嘛?亦或你们自己就是其中一个?他们通常只相信自己身边的女性,他们对靠近自己所崇拜的女性的所有男人,都抱着本能的仇恨。所以,每个继父都曾努力成为继子的朋友,而实际上最终他们还是成为敌人。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来自生活的伤害是个人所无法抗拒的,是和个人的行为无关的。孩子们永远只是会受到伤害。而在DOOM中的那些怪物,给了他们无限的温暖。“世上只有留下创伤的人才能治愈这些创伤。”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在《爱的沙漠》中这样写道。
下图为Remero少年时期的伤感画作
孩子们为什么会喜欢那些枪声?那些怪物被打成肉沫的声音?因为DOOM的暴力只是他们释放无助感的一种方式。为什么有时流行文化会或多或少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当一款游戏、一部小说、一张唱片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时,那么其实这些作品已经本能地体现出它们的创造者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JOHN CAMARK的童年也喜欢读魔幻小说,他也喜欢AD&D,他也读“成打成打的漫画书”,他在学校也是被孤立起来的misfit。
当味觉、嗅觉、和触觉无法感知,而视觉大大削弱的情况下,听觉将变得极为敏感,从而玩家又掉入了另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声音的地狱。《DOOM》中的音效由Bobby Prince制作。令人不安的旋律在回响,一段嘈杂的和弦过后,迎来了死亡般急促的鼓点,忽然间,又大又红的火球迎面袭来……这就是你曾在《DOOM》中经历过的战栗。而在《DOOM3》中,id请来了Carmack的好友,与id公司颇有渊源的Trent Reznor来制作音乐和音效。Trent Reznor是Nine Inch Nails乐队的唯一灵魂,集创作、演奏、制作于一身,他将异化、紧张、嘈杂、失真的工业噪音音乐引入主流,融合了重金属的狂放、环境音乐的诡秘气氛、电子工业的声响、流行音乐的易于理解,曾被美国时代杂志推举为“全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如果你不记得这个名字,那么Oliver Stone导演的颇受争议的电影《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里面的两首背景音乐“Something I Can Never Have”和“Burn”也许能帮助你获得一些对他的感性认识。Reznor同时也是《DOOM》的狂热爱好者,曾经给id公司免费的演唱会门票,还为《Quake》制作了背景音乐,现在他又以《DOOM3》为舞台进行新一轮狂热的演出。
在《DOOM3》中,id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不是指游戏的快节奏——因为内容为技术服务反而是id一贯的作风,一个可以自由行动的恐怖动作游戏非常适合这套强大的引擎——而是指一种张扬甚至可以说是张狂的性格。他们曾经肆无忌惮的和游戏玩家开着玩笑,在你需要按Y或者N来确定来确定是否退出DOOM的时候,挑衅和挽留的话语让你啼笑皆非:“你确定你要退出这个伟大的游戏?”、“下次你再来的时候,我慢火烤了你。”、“你是想说你喜欢DOS比喜欢我更多么?”、“别走,角落里还有个怪物呢。”、“接着干吧,把这儿变成鲜血浴池!”……而选择游戏难度的选项则是:“我还太年轻不想死”、“嘿,别太难了”、“尽管伤害我吧”、“超级暴力”和“噩梦”。从这些话语中能体会到很强烈的年轻人的感觉,并且被以后的许多产品模仿,然而到了《DOOM3》,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句就难觅其踪了,也许我们只能将原因归结为他们已不再年轻了。还有那些古怪的作弊密码“IDDQD”、“IDKFA”也被Quake时代采用的“GOD”和“GIVEALL”所取代,尽管我迄今没找到IDDQD和IDKFA的确切含义,但是我宁愿相信IDKFA是“id kills *** ing all”的缩写这样的说法,因为它代表了一种风格,而Carmack曾说过“失去个性就等于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