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危机形势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面临的十大难点
原文网址:http://www.100jrxx.com/detail.aspx?id=187727&ExamId=24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华金融学习网也作出了相应的教育
服务措施。但是,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1.创新动机存在偏差,只求规模不讲效益。开展金融创新的目的,本来是为银行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是为不
断满足广大企业和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但国内一些银行开展金融创新的初衷只是为了提高知明度、抢占市场,而忽
视了盈利能力的提高,在创新过程中只求规模不讲效益,一味求“新”求“鲜”,致使一些创新活动表面上红红火火,但实际
上赚了吆喝赔了钱。
2.宣传不当,信息披露不充分,误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为使创新产品尽快打开市场,一些银行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总
是片面夸大其优点,而回避或淡化其缺点,使客户难以对创新产品的发展前景和风险状况作出正确判断,一旦出现风险,既损
害了客户权益,也降低了银行信誉。比如近两年十分火爆的基金理财产品,由于部分银行的误导,许多居民把其当作只盈不亏
的无风险产品大量投资,结果有不少人因被股市套牢而损失惨重。
3.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和运行机制,金融创新效率较低。金融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
新,还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机制、薪酬管理制度、监管规则等一系列创新。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创
新步伐迟缓,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创新涵义的理解过于狭隘,只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而对其他方面未做相应的调整和改
革,使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和运行机制,创新缺乏动力和持久性。比如目前大部分银行仍然沿用的“部门银
行”组织框架,不利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运作体系;总分行制以及总行对经济发展不同水平地区“一刀切”的授权限制
,不利于在银行内部形成有效的创新传导机制,对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作出敏锐的反应;商业银行对创新的激励考核机制和绩
效评价体系,亟待根据创新业务的特点和新情况作出调整。
4.信息技术落后,与金融创新的融合度不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应用于银行业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越来越依
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电
子信息服务,而且我国银行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不够,缺乏深层次数据分析功能的营销系统就是一个例证。另外,我国
各家银行在建设自己的电子网络系统时基本是独自操作,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往往导致重复建设,增加了运营成本。
5.人员素质较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根据对金融创新的不同作用,银行从业人员可分为决策人员、一般业务人员
和开发人员。决策人员的作用是对提出的一项创新建议进行立项与否的决定。这就要求决策人员具有战略眼光和科学分析能力
,以判断该项创新建议有无市场前景和盈利可能。一般业务人员的作用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针对问
题提出建议。这就要求一般业务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了解各项金融政策,知识全面,思维活跃,熟悉国内外金融产品,有对
日常工作中迸发的灵感加工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金融创新的任务并非只集中在少数研发人员身上,而是大多
数业务人员都要承担这一责任。开发人员的作用是对创新建议进行技术开发,形成方便可用的市场产品。这就要求开发人员既
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金融知识,才能较好的将这二者结合,开发出方便可用的创新产品。无论其中哪一类人
员力量薄弱,都会影响到金融创新的顺利开展。
而从目前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状况看,各级经营者大多过分偏重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金融创新上缺乏长远的战略性
眼光,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一般员工知识结构老化,业务单一,工作中墨守成规、缺乏创造力,缺乏将银行发展与自身利益
相结合的主人翁精神;开发人员基本为计算机专业人员,不熟悉银行业务,不具有开发创新产品的复合型知识。高素质人员的
缺乏,阻碍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步伐。
6.风险管理薄弱,案件频发。金融创新由于其产品和服务的灵活、多样化,必然带来对风险管理的更高要求。而风险管理
特别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风险控制,一直是我国银行业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它不仅指银行有效的监督
制约机制,合理的内控制度,还包括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保证数据的安全有效等等。在这里,如何一方面保证创新产品对客
户的安全性,提高客户使用创新产品的信心;另一方面保护银行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数据交换的保密性,准确识别客户身份,防
止他人入侵,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
但我国各家银行在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时,风险往往不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控制,取而代之的是对客户资信的
层层审核和繁琐的操作手续。这样一来,就给客户造成很大的不便,容易失去对新产品的兴趣,同时银行由于没有一套科学的
风险控制体系,缺乏对高科技犯罪进行反击的能力,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近年来利用银行卡盗用他人资金等案件频发,反映
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薄弱和滞后。
7.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的金融工具已达上百种,范围涉及金融业的各个层次,但85%
左右是通过“拿来”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属于吸纳性创新。真正由我国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明显偏少。
8.产品创新的差异性不大,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雷同,产品缺乏特色,金融工具品种少、结构单一
,突出表现是:产品创新往往着眼于对同一客户群体的争夺,如大型企业、高收入阶层等,而对另外急需提供金融服务的客户
,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般城市居民等,则缺乏创新性产品;一种新的创新产品开发出来后,很快就被其他银行竞相模仿
,易于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秩序混乱。
9.服务滞后,银行疲于应付。对于一些代收、代付型中间业务产品,如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等,通常要面对庞大的客户
群体,而大部分基层银行网点少、人员少、窗口少,服务很难跟上,柜面排长队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开办代售火车票业务的银
行,因开设窗口较少,在春运等节假日高峰期间每天门前人满为患,不仅影响了其他业务的正常办理,也加重了银行负担,形
成安全隐患。
10.外部环境欠佳,金融创新步伐受到牵制。一是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在机构
数量、从业人数还是资产负债规模等方面都占有垄断地位,不利于金融创新。二是我国的金融管制相当严格,实行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而且对创新产品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创新。三是对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缺乏法律保护
。一种新产品开发出来后,由于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加以认定和保护,于是很快就被其他银行仿效,使得最初的产品开发银行
预期利润降低。这也是各银行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搞自主创新,从而导致产品同质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四是我国属
于发展中国家,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超前消费意识和投资理财意识淡薄,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不
足,加快金融创新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