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6-4 13: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十:十八春 (王宝钏)
女人能有几个十八年呢,最好的时光怎么过的呢? 8 e) [; X. M& J# t/ p9 y5 |
7 N. x# T; l5 V# d* X- e
王宝钏,唐代的著名牌坊,被男权社会用虚无的光环,借以掩饰自私与卑劣。 8 c2 Z- s- w: o" x h Y# I
( p0 Z, y8 f. |7 Q0 ? 隐隐有一种声音在浮现——女人要像王宝钏那样,十八年保持同样的姿势,一定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7 H, l) @- f4 h9 U
4 P/ R" Y \ s, u" `8 m 王宝钏为相府千金,抛绣球选婿,砸中了家徒四壁的薜平贵,父母不允,意图悔婚,而王宝钏却认定了天意,与父亲三击掌,断了所有情分,净身出户,这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呢。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就是王宝钏这种执着坚定的个性,才有毅力死守十八年,一句话,骨头太硬,性子太倔。 8 E0 l ~( {) O3 i- ?9 Y
4 H1 l7 b5 q, O# n# h" ], @4 p. t. V$ I 婚后不久,薜平贵从军西征,被敌军所俘。好运又一次降临,他被代战公主看上,招为驸马。想来薜平贵外壳不凡,以致于王宝钏抛完绣球就芳心暗许,而代战公主对他也一见钟情。薜平贵就此过上了幸福生活,一个男人毕生所追求的东西他都有了, 2 b7 n0 O* t ]' F$ ?
! b' a+ K0 Y/ Q3 U9 ~# T 而王宝钏却忍饥挨饿,以挖野菜度日,既没有精神愉悦,也没有物质享受,更没有鱼水之欢,做人可谓是毫无乐趣,不会有人把渺茫的等待当成快乐吧。
4 x% M# ?- d; y0 ]9 u
, x: O8 u2 F2 i" `) I 薜平贵还是回来了,整整十八年,王宝钏甚至已认不出他。令人发指的是,薜平贵利用了这一点去假意调戏,以试王宝钏的贞烈,如果他不满意,就打算割下人头,向代战公主邀媚去。看,等了十八年,如果在相逢时对陌生人和颜悦色,就是死罪。 9 D ]4 ~# n: ]; ?$ l2 c/ e5 L
! b2 Z6 ?; b$ [
王宝钏的结局是传统式的大团圆,与薜平贵夫妻相认,和代战公主共事一夫,简直就是千古美谈——可惜,十八天后,王宝钏死了,没能将这种虚伪的美满进行得更为天长地久。 8 F' c x7 w2 `8 |$ B3 B
+ r T7 a: _9 b% h9 \( ~$ E$ _' _# V* I
而这十八天的荣华富贵,对薜平贵来说,是卸下了良心上的一个枷锁,如果他还有良心的话。 3 {+ f3 N7 m* _# r. r! R
5 _6 L6 k! \; t4 H 他们都说,王宝钏挣脱了封建牢笼,反抗家长权威,追求自由爱情,可歌又可泣。我觉得,歌就不必了,泣倒是必然的。怎么不哭呢,以为自己找到了良人,却误了终生,他确实成了气候,但不属于她,她牺牲了自己,到头来,不过是场梦。 1 F* R7 s T7 v! V) b( U5 y
7 M6 Q3 F$ O: r/ T) b5 {9 h 她的死,绝对不是愿望得偿后的含笑合眼,而是,发现自己坚守的信仰可笑地碎了。
) d; ] l+ g8 k& ]( Z
6 ?+ f" ]3 k @, M( X5 D# w( O- Q 现在,仍然有留守女士的悲剧,赠了钱财送情郎去他国求学,一年半载后,那边捎话来,对不起,我有了新欢,你不必再等。 ( F/ l9 ~* ?4 z+ x' \6 D: `
, T p- E% G$ n. s6 S5 t 时代果然在进步,至少通讯的便利,使女人等待的时间再不用十八年那么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