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次,在整理抽屉的时候,意外发现一件尘封多年物品,它虽然没有生命,不会说话,在别人的眼里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垃圾。但它却勾起某些人一段令年无限怀念的往事。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记忆依旧如此清晰。% J* X$ c- a% i8 M
7 [, e U+ U% V: Y/ z原文:http://www.beareyes.com.cn/2/lib/200501/28/20050128181.htm
) B. g1 m$ J3 N, G, b: B责编:世嘉续梦
( m" m. n$ ]- P$ B0 H2 v$ [3 v
9 X D" w* T3 Q1 i4 f# k! J) C9 I9 T熊眼看二手(番外篇)——怀旧有理,伤感无罪
: N# I7 a! m. `/ |' C& D! y% Q9 A: p" r7 @0 V0 m7 a
【原创】 作者:上海小熊_世嘉续梦 and ZOL_大圆桌 |
| 【文章简介】 3 L$ ]1 V: y4 G2 C) x9 c9 K3 x
小世有时在想: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去买二手产品? ... (2738 字) |
| |
|
| IT时代的发展速度令人感叹,摩尔定律一再被打破更预示着将来IT界存在着许多未知变量。对于硬件产品,曾经风光无限的高端硬件产品都经不起时间的摧残。小世如今每次去二手市场都感觉像是在浏览IT界的历史博物馆,看到当年雄霸一时的产品安静的躺在那儿积灰而感慨、看到自己当年用过的型号而心酸、看见素未谋面传说中的家伙而幸喜。
( Z6 x6 f9 Y- n6 J% m& X 小世有时在想: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去买二手产品?大多数人可能是为了淘便宜,因为手头资金不是很充裕;一部分人可能是为了让家里的“老东西”在多残喘几天,好让自己在升级前不至于太空虚;而有一小部分人,也许纯粹是为了延续一段情节,一段已经消逝的情节。万事皆有物是人非的时候,买个硬件收藏起来,去慢慢回味那段逝去的纯真年代……* Q+ @( F9 ]2 B% ?: q
今天小世给大家转载一篇某论坛里的老帖,在经过原作者的同意后将其原版刊出。(友情提示:请各位老玩家准备好面纸)
% H- {! h) B7 U! t9 c" w( ?
+ N" U1 Q- a9 ]# i$ ` 十年圆桌升级路(1)——486年代:初恋时我们不懂I情
& `! X0 |7 a: n2 Y, u1 F9 p) v/ U 原作者:大圆桌 责编:世嘉续梦
4 Z" H! d3 w, C+ D8 }0 E 圆桌早在86年就开始学习电脑,当时在北京的少年科技馆交了3块钱学习了两年多。早就梦想这拥有自己的电脑,终于在1994年攒钱买了第一台自己的电脑——当时顶级配置的DX2-66、16M内存、540M硬盘,后来加了多媒体套件(光驱、声卡、解压卡)。共花了14000元左右。当时圆桌工资2000元,兼职又有1000元的收入在当时算收入很高的了。 # w$ z7 A4 n$ A( t
& j/ G. _) O5 `当年的CPU:INTEL 486 DX2-66 33外频2倍频,是第一个出现倍频概念的CPU,主要是因为当年的硬盘和内存不能工作在40赫兹频率以上所定出的新标准。 ! ]2 |3 h7 y6 H6 S E8 R
- N9 K( R$ p5 R; L3 G+ m# q
显卡,CL-5428是当时比较新的VISA总线的显卡。VISA总线可能是最命短的电脑总线了,当时还不是很重视显卡的速度,当时这块卡与Trident8900系列像现在的ATI与nVIDIA显卡一样在画面与速度上有各自的优势。
, \! T+ Y1 \6 U' h% @, g- M0 J$ y2 _% F( H8 I2 q2 p3 I& N
声卡:JAZZ-16。当时的游戏音乐现在听起来简直是噪音,所以当时的声卡也就是能出声就行,当时这块声卡和2X光驱要1200元。 " i/ ~" L. F4 j5 ^+ w% j
- e$ R0 i3 v5 t% K光驱:SONY 55D。与声卡是一套的读盘很好也很重但不是当时的顶级,所以第一次的DIY行动开始了……% N1 L% O, v0 k7 c2 T
; f# f( I2 G* g) k/ f, C
这才是当时“顶级”的CD-ROM,1000元RMB,为什么是顶级我现在也说不出,反正传说比55D好,这就是菜鸟的DIY理论。7 `' R" G) C' G. _1 d* p8 Q/ r
9 E2 m. w4 L# W4 Y: l0 i" v5寸软驱,当时JS的攒机单里两个软驱叫双高软驱就是双面高密度的,当时估计蒙了不少人,其实单面软驱也能使双面盘。/ L3 K7 q2 G4 R, o. j0 V8 F' h! C
/ ~0 H( K+ @7 f0 G: |; A
这个配件也许有人是第一次看见,这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MPEG-1解压卡,也就是专门看VCD的子卡,这就是当时最好的宏基MAGIC-V18 95年夏天的热门硬件,有的杂志说有了这块卡就没有升到奔腾的必要了。
% m4 L, N! p, x6 F }3 H当时奇特的工具-CPU起子:
7 \/ B& E' f$ M N用来:
' N/ r5 b% B! h当时的知识来源:
8 T) O6 q; Y( X7 {" v6 }1 K2 V9 f) J后来中国也有介绍游戏的刊物了:* w: C1 f$ H7 K( `& B( o/ E# L
现在看起来封面还很漂亮1 t* [0 k6 A J- R; f3 z/ P
当时的游戏来源不是很多,主要是在JS处拷软盘(1.4M 拷贝费5元)。也有光盘游戏,中关村卖60-70元一张。比如这张内容现在看还觉得很丰富:当时的一些CD游戏,有一款名叫《七女神物语》的RPG游戏还是全程语音的玩起来爽极了,看其中的一张盘那就是《仙剑奇侠》初次在北京出现的载体。
1 a( }: v" k' O2 z% r3 x那时这个游戏就算是“三级”的了--大名鼎鼎的《偷窥》呀!!# W# z: l4 y; M+ X8 q
当时的盗版刊物,内容丰富(抄袭台湾《软体世界》)印刷粗糙,但有仙剑的迷宫图要14元一本象是抢钱的& D7 L" V2 R' Z& \3 p
还有硬盘,540M在当时算是海量了,用了一年才装满! p$ x9 O6 I6 R; Y2 c1 B0 M; Q
声明: 本人发此贴原意为怀旧和向大家介绍一下老硬件,绝没有炫耀或吹牛的意思,把这些破烂折腾出来本来就不轻松,希望大家不要打击我的好心情。
- ^$ c8 l b _2 O5 a! d
2 V" X; k0 E' g: ^$ w7 I) @2 c% B5 y( k' j 大圆桌的初恋故事(独家爆料):高中时代我和她并排坐在班里最后一排,她是班长,也很漂亮(我认为)很像《十六岁花季》里的白雪,当时我每天下学都和她回到她家写作业,她妈妈给我们做饭把我就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也是形影不离,老师因为我们俩个学习在班里是很好的所以随我们去了,但我们的关系她和我谁也不去提更近一步的事,我当时的感觉她就是我心里的女神,不可轻易冒犯,而她也当然不会先提出什么来,后来毕业了还保持着这种关系,直到有一天她对我说她的老师要给她介绍对象问我是见还是不见。我没有明白她的用意就对她说:见见吧万一是个白马王子呢?但心里却突然生出厌恶的感觉来,从那以后我就没有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没有去过她家一次,她曾经约过我也让我回绝了,有一次她还主动要给我介绍女朋友也让我拒绝了,直到几年后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婆要结婚了,在路上我见到了一个很面熟的女孩,她向我笑笑问我现在好吗?我才看出竟然是她,就很不自然的说了几句,就分手了。没想到她竟然几个小时后出现在了我的家门口,当时我是一个人住,我把她领进屋,我们谈了很多离别后的经历。谈到我在路上没有认出她时她笑着问我看她是丑了还是漂亮了?我说好像是瘦了,她竟然扒在我身上问我现在还能抱得动她吗? 天那我立刻浑身冒汗了,赶紧把话题转开,然后找机会把她送走了,看的出她很失落,几天后她的死党给我打电话要约我吃饭,我赴了约,没想到她的死党开口就骂我是个木头,她的死党说她一直在等我向她求爱,直到听说我要结婚的消息,我马上辩解说她不顾我的感情去见她老师介绍的男人。死党又在骂我什么都不懂,说她只见了那人一面。其实那些都是在考验你。当年她的同事在追求她时她都是对他们说她有男朋友了就是你。昨天她来找过我在我这里哭了很久,我听后心里翻来覆去的都是她的影子……
" ?$ q' K6 l+ o, i1 ? i1 W" I8 _% h. `
真的,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0 b# J+ A3 S0 I7 e& j
6 k+ w3 R: w: u; ~. Z. u; T9 i a某A编语:拜读大圆桌的文章后真是感叹时间的流逝与IT界的发展速度……想当年没PC的时候我还在FC呢(笑)。《GAME集中营》是本好书,当年也是为了《霸王大陆》的攻略去买的,没想到一买买了十年……十年啊!如今再看《电软》,已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感觉,唯一依稀可见的只有那挂羊头不卖羊肉的龙哥热线。
; @0 x+ Y" ]0 B4 G7 D6 V
2 }# ^4 P0 |, P9 F- v- z8 ^B编回忆:具体9几年忘了,上海突然出现了几间电脑房(那时候还不叫网吧),最早最早的电脑房,都是386、486的机器,游戏也无非是《大富翁》、《疯狂医院》、《麻将》、《炎龙骑士团》、(经典啊!)等一些台湾中文DOS游戏,6元一小时还要排队。那年起算是电脑给街机掘坟的第一锹吧。后来的win95时代就不说了,《RA95》、《FIFA98》、《DOOM》、《DF》大部分玩家都经历过,要细谈这段网吧启蒙时代估计又可以写个专题了。不说咯~不说咯~8 f0 l/ ?7 p! e" n8 M; e
( i. m, D3 u( ]
C君补充:说起5寸软盘,当年中学一直存资料用的,因为比3寸盘要薄容易夹在书里,所以一直没有3.5寸的,经历了ZIP、MO、U盘时代的3.5寸软盘走到了今天还随处可见,也算是个奇迹了。
7 h4 Y9 r& B1 D: q4 g
* W4 |7 w& {. [3 a, l小世:看到一些老硬件有时候经常会触景生情,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思绪带回了好几年前。万事都有物是人非的时候,看到自己家里那已经淘汰得不能再回收的“古董”硬件,你是否也想来说两句和“她”初恋时的故事?小熊的网友可以将家里或单位里“老家伙”(和IT有关就行)的照片拍下来,再写点关于此产品的一些怀旧感言。一起发来小世的邮箱(ggb501@163.com),小世整理后会将有代表性的“老家伙”登出,让您的心情故事与网友一同分享。(注:暂无稿酬)
6 A/ Z2 K) k" l. A a3 a) W* Y; j" G/ K
* b% n/ B5 P" H! u4 i+ M- o2005年01月28日16:11 于上海
( |3 {6 |7 M8 x1 _) E
4 P0 E( s ~- S5 {+ m5 n! _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
* W; S' N! h A! ^ c# @: t4 f, @) A- t. E( Z1 |# t
[ 本帖最后由 世嘉续梦 于 2007-10-5 12:3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