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小家|集美大学生活【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水产学院,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财经学院,体育学院,航海学院,集美学村,石鼓路,龙舟池】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5|回复: 7

许多人所崇拜的历史学家曾经是什么德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1 14: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还是缺少认真的劲儿
----许多人所崇拜的历史学家曾经是什么德性

○许石林

看见媒体上发表的纪念陆定一的文章。有一篇文中提到,当年曾经有人倡议拆除中国几千年封建主义的象征——紫禁城故宫,文物局长王冶秋气得连会都不愿意参加,后来听说陆定一在会上排除喧哗、顶住压力,将拆除故宫的议题当场否决,令王冶秋大为欣喜。这里,让人看到的是传统知识分子、两个书生的风采和襟怀。谁说书生尚空谈于世事无补?知识分子襟怀、书生胆略,在此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即当时有许多同样身为知识分子的大历史学家,在政治激情的催化下,革命烈火炽热燃烧,学识加上政治催情,他们认识和觉悟比普通群众更上一层或几层楼。普通群众只是看到那么好的房子闲扔在那儿,怪可惜了的,不如用来住人或是放东西,不如改成大杂院儿,总之是人民群众的眼界和胸怀是很务实的,就是要让故宫有用。节约简朴惯了的中国老百姓,千思万想,也绝没有人想到要拆了它、毁了它。而那些大历史学家,坚决要求拆了故宫,他们运用丰富的历史学识,勾兑以革命热情的烈焰,非要强力论证故宫非拆除不可。幸亏遇到陆定一、王冶秋这样的党员干部,才没有使这种创造性的破坏得逞,没有让短视的政治功利冲动酿成遗害千秋的罪恶。

我在阅读的时候,感到一个遗憾,即既然要追忆陆定一,念他老人家的好儿,嘉其善而赋之,那么为什么不把当初给国家热情提建议的那些大历史学家、大文化人的真实姓名公布出来,进而公布他们是如何向中央提那种损透了的建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国家档案管理的允许范围内,公布能公布的东西?写文章的人出于厚道,不便公布,可以理解。但这样一来,忽略和放纵了一个事儿:即不够彻底认真地对待那个历史事件。
中国人缺少宗教意识,没有超现实的力量的管束,因此讲究青史的褒惩,即很在意历史的评价。那么,历史事实就成了历史评价的唯一依据,在历史事实上不认真、不够彻底、太马虎或有意不计较,恰恰不是大度和宽容,倒是不自觉地陷入了乡愿的习惯漩涡。
不认真、不彻底,是传统文化的弊病之一。在宗教传统缺乏、天命之说被否定、因果报应之思想被唾弃的当代,人变得除了法律,就几乎没有管束,于是,不认真、不彻底的弊病就更显现出来,欲望得不到管理和规导、行为没有范式节制,不靠谱的事儿越来越多。不追究,不认真地对待历史,后来的学子就永远不知道他所崇拜的历史学家曾经是什么德性;今后知道了他们曾经是什么德性而后人还有意为其忽略真相甚至包庇罪恶,就会使更后来的学子产生误解,甚至产生许多做事不负责任、作恶不计后果的新历史学家。
去年这个时候,河北南皮县找到了清末名臣张之洞和其妻子的骸骨,准备在当年重新隆重安葬,媒体上是热闹地报道过的。但是,过了快一年了,到底结果如何,媒体上就没有这个报道了。想必是安葬了,又重新修建了陵园,准备迎接祭拜者、参观者和旅游团了,总之开发利用起来了。
但是,40多年前是哪些人敲锣打鼓地把张之洞的坟扒开破棺扬尸的,至今没有人站出来承认,也没有人追究这个事儿。只是说,当时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夫人的尸体被从棺材里拖了出来,受了一番批斗羞辱以后,就扔在坟地附近的麦田里,任其腐烂,后来臭味随风飘散,又吓得附近妇女不敢下地干活,就有两个胆大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将其草草地就近挖坑埋了。直到去年,才被该县张之洞研究会找到。如何找到的?就是根据当年那两位冒着政治风险的胆大农民提供的线索。于是这两位农民的名字被公布出来了,但是挖坟掘墓的,一个人也没有找到。难道那些人都移民到外地去了?都高升到城里去了?或者都死了?一点线索都没有了?

我曾经为此新闻写过一篇文字(见《深圳商报》“文化广场”2007年6月26日),我主张立一块“张之洞墓历劫纪事碑”,将挖坟掘、墓破棺扬尸者们的名字都刻上去。“这不是事后寻仇或出谁的洋相,这是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一种历史观的具体执行,是一种文化觉悟。当年的参与者、当事人如果觉得这样做是出他们当时年轻不懂事儿的丑,那就正说明立这个碑的必要和作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都大了焉了,还怕什么?碑是个媒体,中国人有敬重这个媒体的传统和习惯,无可替代。只需要将事实刻于石碑,不作任何评论。让历史和后人去审判。如果非要往功利地说,就是:立碑的作用为的是当年挖别人坟墓的人,他的坟今后不被人挖。再说,你不立碑,你就能逃脱历史的审判?余世存说,中国历史,有秉笔直书的传统、有道德裁判的传统,相信历史有审判和拯救功能,是中国人的哲学之一。所以,让那些曾经无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出于狂热的参与者、执行者自己立碑纪事,通过自己参与历史的裁判,实现自我拯救。这个,算是对这些人指点了迷津。否则,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将有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与其回避不了、与其将来说不清楚,不如当时人勇敢承担,谁干的就是谁干的,羊肉贴不到猪身上。况且,立碑纪事,勇敢承当,使文化因为敢于承认担当而更加丰厚起来。”
我的这则小文得到一位河北籍的旅日学子的回复,他说:日本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被东京警察厅毒打致死,如今在小林多喜二的墓碑上,清晰地刻着打他的人的名字和行为细节。
人家能作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不够认真、不够彻底。我们善意地、乡愿地隐瞒包庇许多人和事,其实是有意无意在为自己放水,大家都好过。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么不断地放水过来了,但是,水放得多了,淹没乃至冲毁了整个民族前进的路。
发表于 2008-6-21 15: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m27 :m31 :m32 :m33 :m33 :m34
发表于 2008-6-21 15: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什么德性,,至少他们都有值得学习的一面。。。
发表于 2008-6-21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出来打酱油的:m44
发表于 2008-6-21 18: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帖子绝对没人看。
发表于 2008-6-21 18: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学家其实真实身份是个倒斗的
发表于 2008-6-21 23: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楼 的帖子

其实我就看了标题和副标题而已:L
发表于 2008-6-22 1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洪流中,身不由己。
有些错误可以弥补
有些错误只能让它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诚毅小家 ( 小家社区工作室 闽ICP备05007965号 )

GMT+8, 2024-11-22 05:46 , Processed in 0.1021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