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OJO.JIN 于 2009-4-1 21:52 编辑
诚毅影剧院从去年11月开设到现在,上映的电影不下二十余部,从最初的《保持通话》到马上就要上映的《平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也让我们在校园度过了一段光与影所构成的感动与自省的日子,那是处在真正的银幕之下的感触。
自从校园里有了影剧院之后,诸如像我之类的影迷同学们也无须每次乘坐公共车来回的往返于学校和思明,金鹰,金逸这些影院之间了,也让很多从不进电影院与从来没有进电影院之习惯的同学体验到了真正的银幕与6.1声道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移,影片的一部部更替,很多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影片被删剪过。
2.外国电影要看原声片。
关于这两点,我想做一下我个人的阐述,第一,为什么影片被删剪过?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电影在我国的发行流程和上映规则,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实习真正的电影分级制度,对于大众来说进出电影院与看某些电影没有年龄上的限制,所以国家广电局必须对某些电影中的暴力以及不雅镜头进行删剪,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集团引进的外国的电影,删剪工作完成之后会颁发一个“公映许可证”,就是每次大家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播出之前,一般都是在电影的制作发行公司的片头动画之前,这个“公映许可证”的片头就会出现(绿色的背景,一个长城的图案),只有加上了这个许可证,电影才可以在全国的院线中上映,所以这个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点,关于中文配音的问题,我首先说明一个词汇,“译制片”,简单的说,所有用本国语言对外语片进行翻译工作之后再以本国母语配音或者母语字幕呈现出来的片子,统称为译制片,但是现在这个词就是指前者——本国母语配音。
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译制片以及译制机构,而我本人就是一位业余的配音演员及配音爱好者,就我个人而言,我出生在中国译制片事业最辉煌的那个时代的中后期,而我的外公自从从七十年代就一直从事这电影放映工作,当时除了八个样板戏,外国电影少的可怜,而且大多都是内参片,所以对于我们全家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就变成了一项神圣并且虔诚的事,当时影院清一色的译制片,也从小熏陶了我对于译制电影的热爱,其实现在全国的年轻人都要吵着看原声片只是一种盲目的跟风运动,一味的追求原汁原味也并不是排斥配音的意义所在,译制片和学习外语是没有任何冲突的,因为看电影是去看影片本声,而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最终目标是一种超越国家,超越语言的广泛性,确切的说,并不是说你看了原声片就能感受原汁原味,而是看你本人的生活经历与电影的本身基调是否产生共鸣,因为毕竟绝大多数吵着要看原片的人其实也都是在看字幕,而字幕也是翻译的一部分,先不论你看了字幕以后会不会分散你对影片画面的注意力,但就字面上的理解也只能达到6成,而影片台词内部所包含的潜台词以及感情还有“一语双关”之类的情形却没有办法分辨,因为毕竟外语不是你的母语,内里所涵盖的文化不同,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本国的译制机构进行一种翻译,一种不仅仅只是字面上的翻译,恰当的说更是感情上的翻译,所以配音就变成了一个沟通你与电影本身的桥梁,这个桥梁不是让你与"原汁原味"渐行渐远,而是更加贴近原汁原味。我承认国内很多配音组织和机构的水平非常之差,比如CCTV6,里面接近一半的译制片都是不合格的,还有很多D版DVD的草台班子的配音,差的能让人吐血,是现今的商业毁了发扬语言艺术的配音事业。但是每到全国公映的电影,翻译以及配音水准无疑是非常之高的,仅仅这一点带给了人们些许的安慰。
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盲目追从什么原汁原味的电影,说远一点,其实很多国家的人们都很看重他们本国的译制片,比如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译制片事业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与支持。就这一点来说,我国就显得不尽人意了。
最后要说明一下,诚毅学院的所有放映拷贝都来自思明电影院,而这些拷贝都是跟着全国档期走的,我想诚毅学院的票房统计也归属于思明电影院,在此感谢思明电影院!至于某些同学要求要看什么其他的电影,那你得首先查查中影集团引进了这些电影没有,毕竟这些都是胶片拷贝,而不是随便网上下载的诸如RMVB各式的D版电影,因为看D版也是对于电影制作机构或个人的不尊重,这就是知识产权问题,说白一点,就是别人辛辛苦苦创作了作品,而我们却不掏一分钱来享用,很多人说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当然,我国是有国情,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欢电影本身,那么就请杜绝D版,不好意思,扯的远了,请某些固执己见的朋友们原谅我一时兴起的言辞。 |
|